开栏语: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的节日,更需要我们在慎终追远中传承英烈遗志,汲取精神力量。为了更好地继承革命英烈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江苏新时空》从4月5日起推出特别报道,《英烈风长存》,多路记者奔赴江苏各地寻访革命英烈的足迹,重温英烈的家书家训,感怀并铭记良好家风,让英烈的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
恽代英:永远的青年楷模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与瞿秋白、张太雷并称为"常州三杰"。今天的《英烈风长存》,让我们追寻英雄足迹,去寻访"中国革命青年楷模"恽代英的传奇人生。
江苏台记者黎明:“现在我们来到了常州晋陵中路,这里是恽代英纪念馆的所在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恽代英的姑父姑母一家曾在此居住。”
78块展板、近百件实物和主题雕塑,为我们讲述了恽代英的生平和革命生涯。恽代英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创办了互助社、利群书社、共存社等进步青年团体。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1927年,恽代英参与组织发动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此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央组织部秘书长等重要职务,曾对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提出一系列科学构想,特别强调在产业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开发富源"、"利用外资"。
恽代英纪念馆工作人员殷蕾蕾:“这些极富前瞻性的观点,为我们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最大的贡献。由他创办并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最多的时候曾经发行到3万册,整整影响了一代青年人走上革命道路。”
恽姓源于常州,是当地名门望族。恽代英自幼受到家乡文化、传统文化的熏陶,"自发其志气,不敢自暴弃"。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一直影响着他的行事作风。
恽代英纪念馆工作人员殷蕾蕾:“恽代英为人比较低调朴实,他给家人的书信当中,也是以脉脉温情为主,从来不提他在革命探索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挫折什么的。给弟弟恽子强的书信,就鼓励他继续求学,弟弟也在他的鼓励之下,成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儿子恽希仲,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特殊补助,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左右邻居才知道,他是恽代英的儿子。”
1930年5月6号,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1年被转押到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劝降,恽代英不肯屈服,1931年4月29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江苏台记者黎明:“恽代英烈士殉难处就位于南京的江东门,在这块文物保护纪念碑前,常常有人驻足凝望,低头默哀。”
恽代英在英勇就义时这样写到: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人,为理想信念而不断奋进。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恽代英是我们的学长,他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36年。但是在短暂的生命当中,他一直坚持追寻真理,寻找救国的道路,我觉得他的青春是短暂而精彩,非常纯粹。”
恽代英纪念馆参观者:“当初他们抛头颅洒鲜血,也就是为了为我们中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我们现在就沿着他们的路继续要走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黎明 颜斌 罗聪懿 杨时盛)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