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运河,苏州人都推荐宝带桥段,这是苏州大运河的精髓,也是传说最丰富的地方。趁着草长莺飞,带各位来运河边转转,年轻人出门带伞带水,走吧!
宝带余晖,吴万一 摄
宝带桥是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十分壮观。此桥有53孔,独特壮美,“外貌协会”如我,最适合不过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明月正中,照在湖上,53个桥孔出现53个月影,水中的月亮,随波起伏,犹如一串明月,俗称“宝带串月”。
如此古朴、惹人爱的美物杰作,当然要从不同角度观赏它,就像欣赏心爱的女子一样。
古桥犹如“长虹卧波”横卧在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目之所及就是京杭大运河,开阔之感油然而生,此番景象,连一米八的大个子都变得娇小可爱了。这座桥、这条河,有魔力,看一眼,似乎所有的不如意都能暂时烟消云散。迫不及待想要踏上宝带桥,近距离亲近大运河,听滔滔河水拍打岸边。
就像赴一场约会,火急火燎从石湖东路拐进宝南路,走到尽头,看到一石碑,写着“宝带桥”几个红色大字,右边是入口,这便是静静心之所向之地了。
带着敬畏,小心翼翼挪开步子,宝带桥就这样出现在眼前,它就像是美丽的玉带落在江南水乡田野间。金山石筑成的桥面略显沧桑,绿色植物顽强地在石缝间生长,或许是这运河的水一直滋养着它,就像运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可亲的苏州人一样!
桥头的石狮子,诉说着古桥的悠久;水中已近风化的石塔,指示着古桥的年代。古朴自然,心中想了千百回的它终于在此刻真真切切的触碰到了!
再靠近一点点,恐怕要与运河来个亲密拥抱了。运河在此分叉,一边通往上海,斜港大桥矗立其上熠熠生辉,与宝带桥平行的一方通往浙江,一直以来都是京杭运河的主干航道,极其辽阔。
闭上眼睛,在宝带桥上感受运河的生生不息,能闻到空气中水的味道,很清新。早在明清,运河已极其繁忙,船只往来络绎不绝,一直到现在都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功能,脑海中的“古”与现实的“今”碰撞了,无限遐想。若没有运河,沿边的城市和百姓能如此富足?仔细听,你还能听见船只突突突的柴油机的声音以及潺潺的水声,这是属于运河的美妙音符。
回想从前,住在运河边的老一辈们曾在运河边摸螺蛳、钓鱼、淘米、洗衣服,他们的打闹声、浣衣声让运河充满了生活气息,亲切极了!
拾阶而上,古人的建筑智慧真不是吹的!这座桥除了颜值爆表,实用功能也杠杠的,所以它绝不是“花瓶儿”,美貌与内涵并重!唐朝时期,苏州刺史王仲舒带领百姓在运河西侧修了一条堤岸,修到澹台湖口时,造了宝带桥。因兴建桥梁费用巨大,他还捐出腰间玉带,募集资金,桥梁建成后,人们为纪念这位爱民官,称桥为宝带桥(不知道的请百度)。宝带桥实则是横跨在澹台湖口的纤道,船工纤夫免却了涉水之苦。
仿佛听见纤夫呼喊着沙哑的船工号子,不正是运河最独特的调调嘛!
听老人家说,这里变化可大了!原先,在古桥西侧,有一座与它平行的公路桥苏嘉公路。后来,被宽敞的新苏嘉公路取代。宝带桥西侧的原苏嘉公路及那丑陋的公路水泥桥难逃被拆除的命运(主要还是看颜值)。新建的运河风光带与宝带桥相辅相成,与周边环境十分协调,美赞了,深得我心!
在桥尾不远处,有一个古老的石亭,纯朴的质地与宝带桥相得益彰,走得累了或想听听运河流水、船只声,或想要细细的品,慢慢体会宝带桥1000多年的历史,上去坐坐,或聆听或思索,随你的便,你乐意就好。听微风轻唱,运河高歌,舒服得很。
远处依稀可见今年新启用的宝带桥—澹台湖景区景观桥,连接了京杭大运河的河岸两端,方便市民休闲游玩,棒棒哒!
回望宝带桥,与不远处的斜港大桥交相辉映,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古今在此交融!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看着它,美醉了!
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各地的游客都聚集在宝带桥,感受京杭大运河水拍打岸边的磅礴,一睹“宝带串月”的奇观。而现在细雨春寒,四下无人,要是我们办公室那些擅于生活的小妖精在,肯定遥遥指着唯一的咖啡厅开心的说:好好采完咱们去庆祝一杯啊!然而今天例外的游人只有一个,俯身千年的古桥上,像一个顿号,静静听运河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