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最后的奉献”!扬州105人实现遗体捐献

2018年04月05日 09:25:07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默哀、献花、鞠躬……感谢你们“最后的奉献”。在生命终点前,他们唱出了最美的生命续曲,用“最后的奉献”留爱人间。4日上午,扬州市遗体捐献纪念活动在博爱园举行,市志愿捐献遗体工作委员会成员、遗体捐献者亲属、志愿者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深情缅怀遗体捐献者。截至目前,扬州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576人,实现遗体捐献105人,其中10人捐献眼角膜。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红十字会会长董玉海向遗体捐献纪念碑敬献花环并讲话。

  感谢您的倾情付出

  当天一大早,北风呼呼作响,挡不住前来参加悼念活动人员的脚步。他们手持鲜花、满怀哀思,陆续来到博爱园,追思和悼念遗体捐献先行者们。

  在遗体捐献纪念碑上,镌刻着105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除了陈既明、沈庆宏、刘启发等大家熟知的名字外,今年遗体捐献纪念碑上又镌刻了张国平、朱正贵、程小凰、周德怀、杨勤、单歆等19个名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您的生命正以另一种方式/寄存在这个世界……怀念您的所有/感谢您的倾情付出/愿您在天国安好/继续看人间无限好风光”,在活动现场,扬州大学医学院学生代表献祭词,敲打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博爱园里,哀思绵绵。亲朋好友、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凝望着他们的名字,献花、鞠躬,表达最深的缅怀之情。105位遗体捐献者,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遗体,更重要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妈妈,那是爸爸的名字。”倪金霞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这里,看到“张国平”的名字时,女儿高兴地喊了起来。她对孩子说:“你爸爸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给大学生们作讲课用。”

  “孩子,家里一切都好,放心吧。”凝望着遗体捐献纪念碑上儿子“丁雁超”的名字,冷常顺夫妇泣不成声,“我们每天都在想他……”丁雁超的生命定格在15岁,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与病魔抗争,于2016年的最后一天离开了人世。这位懂事的少年有三个遗愿:捐献遗体感谢社会帮助,未用完的爱心捐款全部捐出帮助他人,告诉妹妹他到外面上学去了。对他们来说,儿子是他们一生的痛,更是他们一生的骄傲!

  “不负人生好年华,长眠献遗育新花……”88岁老党员张庆彭冒着寒冷来到现场,他是捐献遗体(含捐献器官)的积极践行者,在70岁时就已办好手续。在博爱园内,他心潮澎湃情难自禁。他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走了以后更要护花,把遗体捐献出来供研究、教学之用,器官哪里有用就用哪里,把爱传递下去。

  让生命在奉献中升华

  据介绍,志愿捐献遗体是崇尚科学、造福人类的文明之举,是心存博爱、捐己利人的大爱之举。扬州是全国较早开展志愿捐献遗体的城市之一,到目前为止,扬州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576人,实现遗体捐献105人,其中10人捐献眼角膜。他们自愿捐献遗体供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临床解剖和器官移植之用,让生命在奉献中升华,让博爱在人世间永恒。

  活动现场,市红十字会和各遗体捐献接收登记站开展了相关宣传、咨询和遗体捐献报名登记活动,咨询者不断。

  “我也签了字。”到现场纪念周德怀老人的志愿者高雁说,去年“小周”爷爷103岁,成为江苏遗体志愿捐献“第一高龄”。“老人走的时候很安祥,他用这种特殊方式回报社会所有人的关心,他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遗体志愿队伍,为医学事业作些贡献。”

  据悉,网友可登录市红十字会网站,进入“网上博爱园”,点击捐献者的名字,在线留言祭奠。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