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对军人而言,忠和孝更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考验。汽车兵彭政榜就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不过他不仅用“孝”字撑起一个儿子的责任,还用“忠”字诠释了军人的担当。
彭政榜今年31岁,是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营一连班长,自2006年12月入伍起已在部队服役12年。作为一名汽车兵,12年来彭政榜曾圆满保障全军重大演训活动4次,安全行车12万多公里。
2015年,彭政榜度过了一生中最寒冷的冬天。那年,他的母亲因病逝世,父亲也因承受不了打击,突发疾病,瘫痪在床。面对双重打击,他只能强打精神振作起来,撑起这个家。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彭政榜在部队附近租住了一个民房。部队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帮他联系了具有医疗功能的养老院,并同意他在工作时间参加学习训练,休息时间回去照顾父亲。这让彭政榜非常感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父亲尽快站起来,自己也好安心工作。
然而,医院的诊断结果却再次将他浇了个透心凉——父亲必须马上手术,不过手术后痊愈的几率也很小。经过反复权衡,在医院康复治疗一个月后,彭政榜把父亲转到了养老院。
彭政榜的父亲早年学过中医,会针灸,他决定用中医针灸疗法来试试,也希望借此机会将技术传授给儿子。尽管嘴上说不学,内心也对针灸治疗半信半疑,彭政榜还是认真苦练,因为只要有治愈父亲的一线希望,他都愿意尝试。
针灸治疗是在两个月后见效的,看着父亲的褥疮有所好转,彭政榜开始陪着父亲下楼锻炼。父亲从一开始扶着能站30秒钟,到一口气站5分钟,彭政榜慢慢看到了希望。
然而,他的孝心很多人看在眼里,心里却在质疑:久病床前无孝子,彭政榜能坚持多久?当时,不光是外人,就连彭政榜的父亲也问过他同样的问题:“半年你是能坚持,可三年五年,甚至更久以后呢?毕竟你是一名现役军人,还要履行自己的使命。”面对父亲的担忧,彭政榜的回答却非常肯定,因为他始终记得新兵班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你没有办法选择的时候,就只能努力让自己去适应、习惯,一切也就好了。”
看着父亲身上的褥疮基本痊愈,彭政榜也渐渐减少了请假的次数,回归到正常的部队训练和生活。2016年9月,汽车营受领了一项任务,配合解放军105医院参加全军机动卫勤分队跨区基地化训练,彭政榜成为首批人选之一。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连长专门征求了他的意见。彭政榜决定服从安排,这也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训练演练历时近3个月,彭政榜跟随医疗队跨区千里机动,最终他们所在的医疗队考核获得第一名。
2017年春节刚过,彭政榜的父亲身上再次压出了褥疮。他开始运用自己所学的针灸技术为父亲治疗。针灸治疗配合锻炼身体,让父亲身上的褥疮慢慢得到控制。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突发并发症,2017年5月,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
回想起照料父亲的时光,彭政榜说:“他在跟前,我感觉就是一种幸福,哪怕我的生活过得艰苦一点。”
擦干眼泪,再次出发,彭政榜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工作训练中。每当想家的时候,他都会找父母聊聊天,每当自己有新变化,他也会跟父母说道说道。虽说双亲在两年内相继病逝,但在他心里,父母从未离开。
在彭政榜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他们兄妹到处打工,居无定所,母亲在世时最大的愿望是在老家盖一栋新房,而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为老母亲养老送终。今年年底,彭政榜将服役期满,如果不得不离开部队,他将会尽快完成父母的遗愿,在老家盖一栋房子,照顾年迈的奶奶。
(来源/综合自央视网、微信公众号“CCTV军旅人生”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