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8天!“天宫一号”绚烂谢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8年04月02日 17:17:2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4月2日8时15分左右,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完美谢幕。

  我们先回顾一下天宫一号的一生: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重约8.5吨。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被人们称为美丽的“太空之吻”。在绕地球共舞12天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短暂分离;14日20时整,两位舞伴再度牵手,第二次交会对接取得成功。3天后,天宫一号与神八飞船挥手作别,从交会对接轨道回到长期运行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3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6月24日,刘旺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手动对接,以不到7分钟、误差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这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28日,在组合体内驻留10天的航天员告别天宫一号。

  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地间成功同步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全面展现了中国的天链通信技术。随着神舟十号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即完成主要使命。

  在预定两年的寿命完成后,为进一步检验飞船长期在轨运行与测控能力,天宫一号继续超期服役。直到2016年3月16日,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进入轨道衰减期。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天宫在太空轨道上运行,为什么会重返大气层?

  不少人可能觉得卫星离地面数百公里,位于太空之中,因此可以不受阻力的长时间甚至永久围绕地球运行,准确地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大气层主要指的是稠密大气层,是个人为定义的概念,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100公里的高度为卡门线,将其作为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而实际上地球大气层是一个逐渐过渡的结构,在地面上方1000多公里的高度仍然有稀薄的大气或者是大气粒子。因此近地卫星工作的高度虽然已经超过300公里,但依然会受到极为稀薄大气层的微小阻力,但这些微小阻力累计后对轨道的影响就很大。

图为天宫一号几次轨道维持记录,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加速提升轨道高度。

  天宫一号已于2016年3月16日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进入轨道衰减期。飞行器一旦长时间不加速,轨道高度就会逐渐降低,降的越低大气阻力也就越大,最终坠入稠密大气层。

  天宫一号绚烂回归!你被砸中的几率是0.0000000000027%

  天宫一号并不是历史上第一艘以失控方式坠落地球的航天器。

  19797月,美国宇航局的85吨“太空实验室”在西澳大利亚和印度洋上空烧毁,一些大块碎片在坠落过程中幸存。当时,澳大利亚埃斯佩兰斯镇以“乱扔垃圾”为由起诉宇航局,要求处以400美元罚金。

  19912月,前苏联的22吨“礼炮7”号空间站连同与之对接的22吨“宇宙1686”号飞船一同坠落。(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体积更大,重达140吨左右,最后在20013月以受控方式再入大气层。)

  天宫一号相比此前无控坠入大气层的那些庞然大物要小得多,因此威胁也更低。有天文学家计算了天宫一号重返地球的一系列概率。天宫一号落到陆地的概率是38%,落到海里的可能性是62%。根据地表城市区域所占比例,天宫一号落到城区的风险是1%,接触到人的风险是0.02%。考虑到全球有75亿人口,你只是其中之一,所以砸到你的风险只有0.0000000000027%。 因此无需为“会不会被天宫一号的碎片砸到”这样的事忧心忡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闻新教授曾就职于中国航天五院,参与神舟一号、二号飞船的研发,该单位也是天宫一号的主要研发部门。闻新教授表示,“天宫一号”返回大气层时,随着大气密度增加将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大部分结构也在炽热中被烧掉,由于天宫一号由大量各种元素材料构成,因此燃烧时产生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场面将十分绚烂。预计将产生1.5吨左右的残骸坠入南太平洋,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

  天宫一号已经成功落幕,中国航天空间站的建设进程才刚刚开始……

  天宫一号为探索和验证我国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立下汗马功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闻新表示,“天宫一号是空间站的雏形,未来的空间站也是飞船往上送货送人,进行交汇对接补给,就像是我们地面上盖房子一样,先把材料慢慢往上送,为了未来在太空,建立中国的空间站奠定基础。”

  在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6年多的时间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太空大戏",为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开拓性探索,正是由于天宫一号的先导性贡献,中国将有能力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天宫一号远去,天宫二号仍在续写辉煌。茫茫宇宙,中国航天脚步不停。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杨芹 杨文斌 陈靓、江苏教育频道/王建华  、东方网、中国新闻网、漫步宇宙、参考军事   我苏网综合  编辑/桂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