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一条鱼的价格等于一个名牌包包

2018年03月30日 20:27: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初春伊始,万物复苏,味蕾对江鲜的欲望也苏醒了。“春季品江鲜”早已蔚然成风。

  阳春三月,何以解馋?唯有刀鱼。

  刀鱼科普时间

  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均为长江洄游鱼类。而刀鱼上市最早,又因肉质细嫩、丰腴鲜美位列三鲜之首。宋朝诗人刘宰曾设刀鱼宴饯别友人,并赋诗"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称赞刀鱼味美。刀鱼可分三种:江刀,海刀,湖刀。其中江刀最名贵。

  好“鱼”知时节

  春食刀鱼,秋进羊,不时不食。

  民谚可谓“春潮迷雾出刀鱼”。可以说,刀鱼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

  早春三月,清明节前,是吃刀鱼的最佳时节。有种说法是:清明之前,刀鱼的骨头柔软如绵;清明一过,就硬如石头不堪再食。因此,“清明前吃刀鱼”也成了江南一带春日的一种“仪式”。

  刀鱼是典型的洄游鱼种,平时生活在长江口的浅海里,每年开春从大海洄游长江。逆流而上,一路经过南通、张家港、江阴、再到扬中,最远可达洞庭湖产卵。然后,成年刀鱼再游回大海,当年秋天,孵化后的小刀顺流返回近海,长到第三年,等性腺成熟,再洄游入江产卵。

  当然,这条漫漫繁衍之路不仅要抵抗大自然给予的挑战,还有长江岸边对于美味垂涎欲滴的人们,最终可以安全抵达产卵的刀鱼少之又少。

  春馔妙物 刀鱼当鲜

  刀鱼这样的物事,在老人的口中,是“妙物”。一言以蔽之:“你们小孩子家,是不懂的。”

  刀鱼肉嫩,刺多,又窄小,所以吃起来很有讲究。老餮们的理论是:越顶级的食材,其加工方式越简单。

  长江刀鱼自然也不能免俗,简单到鱼鳞都不用处理,也用不着刀具,冲洗干净就已处理完毕,此时的鱼依然完好如初。

  清蒸,无疑是保留其鲜美的最佳方式,也是检验一条食用鱼自身价值的最佳方式。葱姜猪油盐这已是料理刀鱼的全部,如若红烧过油便是暴殄天物了。

  但对于刀鱼来说,除了清蒸,还有着其他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绝妙方式。

  ▶ 刀鱼馄饨

  聪明精细的食客整出了刀鱼馄饨。将刀鱼肉剁碎去骨刺后包成馄饨,再用刀鱼骨熬成汤头,一碗极鲜的刀鱼馄饨就完成了。

  用纯刀鱼肉精制而成的肉馅,需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配上精心熬制成的乳白色汤汁,轻轻一闻,香味便扑鼻而来。鲜汁四溢,鱼肉绵软,食后齿间留香,实在是回味无穷。

  ▶ 刀鱼汁面

  看到这碗面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就是碗素面,不知这到底有何鲜美?

  刀鱼汁面不是吃刀鱼,而是吃汤头。汤的主料是刀鱼和鱼骨,精心熬制后半凝稠的汤汁鲜美甜润,清滑的面条整齐地游弋其中,成就了这碗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的“阳春面”。

  刀鱼的传说正在滚滚江水中远去

  刚开始卖刀鱼的时候就江苏这片人在吃,现在刀鱼出名了,全国各地、乃至外国的老饕们也都在吃。

  长江刀鱼过去曾是江南最普通的食材。在捕鱼季,渔家一天多的能打千斤以上,少的也有几百斤。而现在,能有个两三斤的收成就欢天喜地得不行,颗粒无收也是经常的事儿。

  属于刀鱼的早春,再不是“拔刺银刀刚出水,落花香里鮆鱼肥”。对于很多人来说,刀鱼可能只是一个关于美味的传言。

  物以稀为贵,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近年来长江刀鱼产量少、市场需求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曾经卖出过每斤超万元的高价。刀鱼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使得很多吃货们都只能“望鱼兴叹”了。如果只是贵,也就罢了,但真正揪心的是,这种被我们冠以“天下第一鲜”的鱼类其数量正在逐年锐减,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从2018年1月1日起,国家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包括279个水产种质逐步施行全面禁捕,保护长江刀鱼是我们江苏人的责任。

  “刀鱼原是寻常物,因为越来越少才金贵。”一众老食客表示,如果长江禁捕能够恢复野生刀鱼的种群数量,他们愿意“割爱”。“不能把江刀吃绝种,也要为子孙留下这口鲜。”

  我们一起努力,让刀鱼不会变成记忆中的鱼类,传说里的美味。

  (来源:罐头文艺 编辑/陆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