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遗嘱咨询、起草、登记和保管的服务。作为中华遗嘱库在江苏地区的首家地级市服务中心,淮安在去年启动了该项目的公益预约,一年以来,登记率却不足10%。
2017年3月13号,中华遗嘱库淮安服务中心成立,律师袁守军和路丹等5名义务工作人员,每人每周都要排出半天时间到淮安市老年维权中心值班,帮助和指导市民进行遗嘱登记。中华遗嘱库管委会常务理事、律师团公益律师袁守军 介绍说,在中华遗嘱库办理遗嘱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免费,另一个是可以保存,但老人也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年龄在六十周岁以上;二是有两套明确产权的房产以下;三十老人要有听读书写的能力,精神状况正常,才能符合中华遗嘱库的登记条件。
据统计,一年以来,中华遗嘱库淮安登记点共有300多人前来咨询,但截至目前只有23人进行了登记,登记率不足10%。袁守军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华遗嘱库的遗嘱实际上是一种自书的遗嘱,大部分老人来了以后缺乏听写和书写的能力;第二,一部分老人的资产不符合中华遗嘱库的登记条件,因为一些资产没有合格的产权证明,存在一定缺陷;第三,在来的一部分人当中是子女代替老人过来咨询的,老人本人没有来,立遗嘱可能是相关子女的心愿,而老人还存在着一些顾虑。
近日,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对所保管的8万多份遗嘱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期间,中华遗嘱库办理遗嘱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到 72.09岁,立遗嘱人群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
记者也走进社区,随机采访了几位老人对立遗嘱的看法,市民何鲁民认为,立遗嘱对子女多的家庭,老人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遗产,合理分配,可以免去了身后会发生的一些矛盾。
也有老人表示,对立遗嘱有所顾忌,市民戚爱华就很担心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去立了遗嘱,今后被子女知道了,子女要是有意见怎么办?
因此,中华遗嘱库律师团公益律师路丹表示,对于这种情况,中华遗嘱库可以提供全流程的规范服务,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得遗嘱的真实性和保密性都做到无懈可击。路丹告诉记者,他们会采集每一个老年人的指纹,并且有专门的精神评估师对前来立遗嘱的老人进行精神评估,而整个遗嘱办理过程也是完全封闭,没有外人参与的,私密性、保密性一定是最强的。而在前一段时间,又增设了人脸识别功能,增加了遗嘱的可靠性,等百年之后,家人可以跟北京的遗嘱库联系,把遗嘱取出来。
路丹还介绍,淮安所登记的遗嘱几乎都涉及房产,将自己的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女是许多老年人心照不宣的想法,曾经就接待过一位患癌症的老人指定把财产留给子女,给他的父母留一点养老的费用。
袁守军透露,在淮安立遗嘱老年人中,另一个现象就是再婚家庭占到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丧偶家庭,这些家庭立遗嘱的意愿往往更为强烈。
而随着我国私人家庭财富的增长,加上中国老龄化的趋势,以及离婚率的逐年上升,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势必会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遗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袁守军表示,他们会经常定期地深入到街区、社区,到一些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一些公益的宣讲,把遗嘱的重要性,如何科学合法规范的立遗嘱进行一个宣讲,希望社会能够广发的了解和接受。
(来源:无线淮安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