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专稿(小编/斯年)
一天落户8000多人!昨天,西安“落户风暴”火了~
眼下正是“金三银四”招聘季,各大城市都推出了人才新政,但像西安这么“简单粗暴”的,还真不多见:3月22日至24日,西安公安在2018年度春季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活动上,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西安”的政策。这一举措引发了不少高校学子的关注,有十多名硕士、博士生通过“掌上户籍室”APP现场办理完成落户西安。
据了解,今年1月以来,仅仅3个月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 21万,快接近去年全年迁入人口的总量。可以说,这波“抢人大战”,西安真的很拼了~
不止西安,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人才争夺战”,落户、住房、薪酬。。。各种放大招!还没想好去哪里的应届生和高端人才,不妨再来了解下!
【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可自主确定人才薪酬】
40 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外地大学生来宁面试有千元补贴、高层次人才首套房不限购 。。。为了招贤纳士,南京早已放出一大波政策福利。
3 月 22 日,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落实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实施方案》,再次向优秀人才伸出 " 橄榄枝 "。
此次方案明确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进紧缺或高层次人才,具体来说,赋予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分配自主权,高校、科研院所对聘用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实践成果突出的优秀科技人才,可自主确定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薪酬分配制度。
与此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科技型企业采取股权奖励和分红奖励等方式,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并按市场化方式确定考核目标和相关人员的薪酬水平。
简单地说,特殊人才的薪酬,工资总额不受限制!
另外,南京还将积极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放宽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证规定。外籍人员工资性收入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规定标准,在宁工作满4年,每年在国内居住累计达到规定标准,经所在单位推荐,即可申请永久居留。
【苏州:人才专项奖励单人最高奖超80万元】
3月17日,苏州工业园区召开人才安居工程专项奖励发放启动仪式,首次面向300位人才发放专项奖励2000余万元,单人最高奖励超过80万元。
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2018年人才专项经费超5亿元,用于引进和聚集海内外各类人才及团队,激励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兑现人才购房补贴和专项奖励等各项安居政策。
小编总结为:钱多,速来!
【武汉:高校毕业生租特定房可打八折】
去年,武汉推出了建设大学生安居房、“大学生买房打八折”等举措。今年3月,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信息,留汉大学生可申请大学生租赁房,价格确保低于市场价20%。大学毕业生租赁房以人均租住面积20平方米为主,按照不低于公租房室内装修标准装修,并配备基本居家生活家具家电,满足“拎包入住”条件~
解决应届毕业生租房这一大难题,可以说很贴心了。
【成都:“蓉漂”计划为求职者提供7天免费住宿】
去年,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推行“先落户后就业”。今年的“蓉漂”计划,为前来成都的求职者提供7天免费住宿。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特地瞄准了杭州“抢人”。在杭州多个客流量巨大的地铁站出口,都有“蓉漂计划”的视频广告播放,上面写着“成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成都人才新政强势出台”、“成都青年驿站欢迎您”等文字,用手机扫描画面二维码,就进入了“青年人才驿站”的网页,可以直接申请入住成都当地的青年人才驿站。
【杭州:“抢遍”全球收割国际人才】
杭州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名校、鼓励人才创业,可以说下了“血本”:毕业后一年内在杭州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对于外国人才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
在国内抢人不过瘾,杭州还要抢遍全球,“收割”国际“大牛”。 美国硅谷、波士顿、西雅图,包括东欧的一些国家都是杭州企业组团招聘的热门城市。
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如火如荼,一线城市也坐不住了。
3月21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7类人才加大引进力度,其中科技创新人才年收入超过平均工资15到20倍,可申请落户。
3月26日,上海发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大数据等13个重点领域的高峰人才,提供住房支持、落户绿色通道、保障配偶子女相关待遇等七个方面的系统保障。
广州在去年底发布一系列人才政策,5年内拟投入15亿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资助补贴等方面的待遇。深圳去年将落户门槛降低到大专学历,并给予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
今年的抢人大战似乎格外猛烈,效果也颇为显著。招聘网站BOSS直聘3月6日发布的《2018 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近三年来,选择南京、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的青年劳动者比例直线上升,选择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比例也较2015年翻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不再是过去主要抓投资,抓项目的发展模式,而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要素的两大要素中,人才的位置逐渐取代了资本。
无论怎样的政策,都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认可。短期来看,现金补贴、优惠落户对人才的吸引力都很大,但是否能真正把人才留住,还需更为长远的观察。
(本文综合自江苏教育频道、中国新闻网、西安发布、南京发布、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