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个火遍全国的《青春之歌》来南京了

2018年03月26日 11:13:47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世纪五十年代,无论是小说《青春之歌》还是电影版本,都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3月25日晚,这部民族歌剧《青春之歌》来到了南京!让多少人又重温了60年前的那一段感动。

  1958年,著名作家杨沫完成《青春之歌》,这部长篇小说第二年被改编成电影。其实《青春之歌》的文艺作品并不鲜见,之后,1999年、2006年先后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文学作品。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生活的桎梏,并最终蜕变为一名救国救亡、奉献自己青春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意在反映那一代青年为民族命运寻找出路的自觉担当,以期唤起当下的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当年,电影导演崔嵬用一个没有表演经验的湖北歌剧院的青年演员谢芳扮演林道静,冒了很大的风险,却塑造出了一份经典,出现排长队看电影的热潮。

  昨夜在江苏大剧院的舞台上,由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交响乐团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青春之歌》用令人动容的唱腔和剧情,引得台下观众数次打湿眼眶。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去年下半年被浙江歌舞剧院与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共同搬上舞台,该剧是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9部重点扶持剧目之一。作曲也是出自江苏人之手。 

  “我是24岁演的《青春之歌》电影,今年84岁时能看到歌剧版《青春之歌》,我太荣幸了!”该剧3月19日在北京新清华学堂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的演出时,年事已高的谢芳也观看了该剧。

  此次来到南京的歌剧版,在借助文学原著优质IP的基础上,《青春之歌》在借鉴中国戏曲艺术精华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主创团队自身所带有的戏曲基因就为这部作品的艺术底蕴奠定了基础。

  导演张曼君是戏曲导演出身,曾多次获梅花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执导过歌舞剧《山歌情》、秦腔《王贵与李香香》、京剧《青衣》《钦差林则徐》、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昆曲《一片桃花红》、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作品。张曼君表示,《青春之歌》是充满理想、激情的经典作品,通过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和他们那一代人为民族命运寻路、挥洒热血的经历,体现了“知识分子是民族脊梁”的话题,该剧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曲吴小平是文化部优秀专家,作曲潘磊是江苏省演艺集团青年才俊;编剧赵玎玎是个戏曲迷,还是中国首位“歌剧、音乐剧文学创作与研究”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青年歌唱家郑培钦扮演林道静、薛雷扮演卢嘉川、段永明扮演余永泽、严圣民扮演胡梦安、唐琳扮演王晓燕。据悉,26日晚还将再上演一场。

  业内评价 

  自去年首演以来,《青春之歌》赢得专家、观众的赞许无数,并很快从众多原创歌剧中脱颖而出,登上国家级舞台——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向国内外观众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居其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该剧在音乐上真正做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春之歌》是一部生命基因健全的歌剧,不仅具备民族歌剧的种种艺术要素,而且剧本、音乐、导演、舞台美术及表演艺术团队都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民族歌剧《青春之歌》是一台好戏。它坚持走尊重中国歌剧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的正确发展道路,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风格。《青春之歌》在清华大学演出,尤其让人感到艺术属于人民,更属于青年一代。我们的青年太需要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太需要这样充满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理想、坚定信念、当好接班人的优秀作品。

  孟冰(著名编剧): 

  看完歌剧《青春之歌》,我非常激动、非常兴奋。这部作品是影响几代人的名著,能够用歌剧的形式予以表现,而且把这个题材处理得很到位,非常清晰、流畅,而且非常简约,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导演处理得非常好。不管是剧本,还是导演的处理,以及舞台的呈现,歌剧《青春之歌》都很令我意外!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夏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