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的“大学”长什么样?南京清凉山“古崇正书院”重开了!

2018年03月25日 15:38:05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鼓楼区的清凉山一带,书香氛围浓厚,名校云集,有南大、南师、河海、南艺都是学子们向往的高等学府。

  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清凉山上还藏着一所500年前的“名校”,它就是崇正书院。

  3月24日,伴随着三声响亮的铜锣响,这座古老的书院修葺一新,宣布向市民免费开放。

  闹中取静的“最美书院”

  书院经战火,于1980年由南京市政府重修,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指导重建,被誉南京市最美院。

  整个院依山而建,分一殿与二殿穹栱檐,端庄典雅,由两回廊相连,廊壁上开各式花窗,园中香花遍植,鸟鸣。第三清凉,筑于高

  正殿是一座高6 米、宽16米、深20米的重檐角古建筑,四周古木参天,泉水潺潺。

  进入大厅,内有四幅大型壁然醒目,再金陵古城春牛首、夏山、秋栖霞、冬石城之四季景色。正殿西是两层的江天一线阁,由著名艺术家刘海粟字,东侧有假山、水池、六角亭。东边有驻马坡、翠薇园等景点。整个书院古朴、典雅,与整个景区景色交融一体。

  2006年,崇正书院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作为奇石馆“藏”于清凉山之中。2017年底,江苏益生园集团董事长朱瑞华倡议修复书院,并由益生园集团出资修葺重启,恢复书院讲学与学术交流的功能。

  出过明代第一个状元的“名校”

  崇正书院走出明朝开国后第一位高中状元的南京人,状元郎名叫焦竑。修建这座“崇正书院”的正是状元郎的恩师耿定向。

  耿定向1562年从甘肃调任南京后,一直担任南京督学御史。任期中,南京的文化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他力推正传儒学,“崇正书院”就是他的政绩之一。

  书院落成后,他搬来上班,不时客串老师授课。书院也因他很快成了南京的儒家中心,李贽、汤显祖等大儒常被邀来开讲座,组织文学沙龙。为南京文化中的清凉文化播下了“精英”的种子。

  状元郎焦同学正是耿老师的得意门生。焦竑不负众望,1589年在北京会试中被点了状元。耿老师去世后,书院“失势”,焦状元将书院改为追悼这位先师的祠堂。

  正是这种定位和历史渊源奠定了现在南京清凉山景区的格局,进大门纵深处是寺院,左侧是扫叶楼,右侧拾级而上,峰回路转便来到了“崇正书院”门前。

  市民可来书院修学、养心

  开幕式当天,益生书画院在崇正书院举办了首届书画展,文化名人张国擎是该书画院院长。此次展出八十幅作品,各有千秋,画者追道子之意,书者采右军之风。

  书院下午进行的“开幕盛典名家大讲堂”上,邀请了易经专家李书有教授和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德田开讲。

  据李书有教授对“崇正书院的学术传承”的考证,书院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玄宗开源期间,是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而以讲学与学术交流之书院,产于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因范仲淹书院讲学而著名,另外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衡州“石鼓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皆与朱熹而有名。至后的宋元明清,书院遍布全国。

  历史上的崇正书院在学术上属心学系统,王阳明是明代心学代表人物。书院因科举而兴,也因废科举而废,晚清时期陆续改成学堂。

  执行院长南林君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在传承历史精英文化的基础上,将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名家讲堂、传统文化体验、心理疏导、企业家国学智慧、女性成长沙龙等,让蕴含东方智慧书院成为心灵的港湾。

  (来源:交汇点  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