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把学戏当兴趣,还是终身事业?”3月17日上午,南京市越剧团的招生初试在老门东的越剧博物馆进行,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对考生进行现场提问。
△越剧博物馆考点报名现场。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招生原因>>>
剧团改制,人才培养出现断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正规的戏曲院校,戏曲人才一般都由戏校为剧团委培。今年,南京市越剧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为南越定向培养25名越剧演员。这次招生对象主要是江浙两省的小学毕业生,学制为六年,毕业时拿中专文凭。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说:“戏剧人才培养有着特殊要求,像越剧讲究唱念做打,需要很深的功底,因此此次招录对象是小学毕业生。最低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最高不能超过中学二年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剧团人才的培养是梯队建设,多为每十年招一次学员。而南京市越剧团上一次招收学员是1999年(2004年到团工作),距今已有19年没有招生了。杨庆锦说:“这些年剧团因为改制工作,人才培养的事情就给耽搁了。往后这五年,我们要有二十多人退休,后备力量奇缺。此次要招25位女孩。”
省戏校就在南京,为什么要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学员呢?杨庆锦告诉记者,因为越剧表演以吴语为主,很多孩子还不会说吴语,到了浙江可以把语言学好。其次,浙江艺院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不需要南京市越剧团再提供老师参与教学。
考场传声>>>
竺小招、陶琪坐镇考场
冷空气刚过境,南京又冷了下来,一些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大早从扬州、无锡、太仓赶来。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门真是够“拼”。“你们家(孩子)连水袖都带了,我们只带了把扇子。”一位考生家长这样说道。
△考生现场模仿戏曲身段。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第一位考生丁沺来自金陵小学,她表演的是昆曲《牡丹亭·游园》让台下候考的考生纷纷表示“压力山大。”她从二年级开始就很跟着省昆剧院的老师学昆曲,因为对戏曲的热爱,母亲便为她报名了。“昆剧院前几年招生的时候,她还小,不能报名,现在越剧团是唯一让她走进戏曲的机会了。”丁沺的妈妈说。
△考生正在表演。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越剧作为地方戏,语言是道门槛,尤其是对南京、扬州、安徽等地说江淮方言的孩子。在考试现场,紫金山新闻记者注意到,每遇到非吴语方言区的考生,考官都会多问一句,“你会说浙江方言吗?”“那你会说上海话、苏州话吗?”看到考生一个个直摇头,考官就让考生模仿她的越剧念白。
这次考官的阵容非常强大,由越剧竺派艺术传承人竺小招、越剧名家陶琪等多位艺术家坐镇。不同于大学艺考,这场平均年龄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小艺考,考官显得更有亲和力。为了考察考生们的音准、身体柔韧性,考官会现场唱几句、做个身段,让考生模仿。杨庆锦说:“会不会越剧不是很重要,初试主要看考生们的形象、音准、身体协调度、柔韧性等各项基本条件。”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