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一个地方,全国高段位的遛鸟大爷都如雷贯耳!

2018年03月13日 20:20:56 | 来源: 青果巷部落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清晨的天才刚亮,

  遛鸟的大爷们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少则挂一两笼,多则五六七八笼,

  伴随缓缓升起的朝阳,开启了一天的文艺之旅。

  看到这里,你一定想起了人民公园里,

  那些提着鸟笼子踱步的大爷们,

  气定神闲,悠然自得。

  不过遛鸟的讲究可不少,

  不仅在于笼中鸟,还在于手中笼

  作为常州人,你可能不知道,

  常州就有一个精品鸟笼诞生地,

  全国高段位的遛鸟大爷都如雷贯耳,

  这个地方正是常州雕庄 

  据考,常州雕庄鸟笼制作技艺、工艺形成于清代同治年间,迄今已历经140多年的历史。古时常州东郊一带竹林成片,具有丰富的竹资源,及至清末民初,常州雕庄及周边地区逐次崛起50多家制作作坊和工场。规模日甚,产品畅销江浙沪、港澳及南洋地区,受到广泛赞誉。

 

  雕庄鸟笼以南方流派的方形笼为主,在笼门和笼架、笼圈处精工细雕,雕刻出各种式样精美的图案,其中最出名的是小圆角绣眼笼、大圆角绣眼笼和红灯笼。

 

  140多年来,掉张鸟笼素以选料考究,制艺做功精细,风格古雅精致,而享誉中外,是集拉丝、刨钻、打眼、抛光、镶嵌、雕刻等30多种精湛工艺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传说,当年的上海滩,黄金龙、杜月笙都有出自雕庄中村的鸟笼。

 

  清末民初沪上的一批达官贵人和玩鸟爱好者,曾以能拥有常州雕庄制作的鸟笼为荣。百余年来,常州雕庄鸟笼一直为上海花鸟市场的抢手货。

 

  常州雕庄鸟笼制作技艺,不仅造就了雕庄作为“竹雕之乡”的美誉和影响,还成为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形成的胚胎和营养源。一批制笼高手从制笼起步、发展,最终成为蜚声华夏的竹刻艺术家,如白士风、范遥青等。

 

  ↓↓↓

  •   1969年,常州雕庄制笼大师傅余森海一行三人,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整修一批收藏精品鸟笼,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故宫专家的高度评价。  

  •   1972年,上海花木公司一次就在常州雕庄定制了3000只方形鸟笼,销往东德柏林,受到外国朋友的一致好评。

  •   1979年,鸟笼制作大师傅余森海,应邀为上海花木公司特制数只“红楼十二钗、梁山108将”图案精品方形鸟笼,在广交会上展销时,引起轰动,最终被香港知名收藏家、鉴赏家董桥等几位名家购得,予以珍藏。

  •   1984年,著名鉴赏家王世襄见到常州雕庄精品鸟笼,就赞誉道:“常州鸟笼和常州留青竹刻一样的雅致不凡。”

  对于玩鸟的铁杆“鸟友”来说,一个好的鸟笼多半离不开摆放时要四平八稳,选料好,做工精等优良品质。在雕庄街道中村,提起史国荃,无人不知,他手工制作的鸟笼,在养鸟人眼中,那可是珍品,很多外地的“鸟友”都慕名而来。

  上世纪60年代,中村成立了鸟笼工场,史国荃就是在那时学会的鸟笼制作技艺。随着规模化铁制鸟笼和塑料鸟笼越来越多,价格也相对实惠,传统手工制作的鸟笼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前中村手工制作鸟笼的尚有40多人,如今在常州也就剩下史国荃兄弟俩了。

 

  鸟笼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大致可分为六个制作流程,30多道制作工序。即便是只普通鸟笼,也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做好。拉丝、抛光、钻眼、拉花……每一件都是细致活,既费神又耗眼力,在一根根纤细的竹签上描摹、钻孔,再用细钢丝慢慢拉出图案,外行人想想都要头大了。而史师傅总是淡定从容,他说:“慢工出细活,活儿好才心安。”

  大爷们提笼架鸟,

  追求的是生活的那份闲情逸致,

  常州手艺人“雕梁画栋”,

  则是坚持着一种淡定从容的生活,

  亦是坚守着一段逐渐泛黄的文化。

  (来源:青果巷部落 编辑/夏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