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上,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CCTV-1播出,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卫生界热切响应,从2017年众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中选拔出十位最美医生个人代表、一位特别致敬代表和一个最美团队。
南京医生当选“2017最美医生”
如此隆重而又高大上的活动,有我们大江苏的代表吗?记者获悉到,此次活动中邱海波当选为最美医生之一,他是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
“重症患者就像是徘徊在悬崖边上,重症医学科是他们最后的希望。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这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常常面对可能已经到达生命最后一刻的患者,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精湛的医术是行医的根本,医生的水平决定了患者能走到哪一步,所以做一个有能力治病的医生至关重要。在医院里,虽然重症患者只是比例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对医生的要求却是最高的——他们需要有全面的知识、快速的反应、仁爱的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带来了无尽的动力。”在邱海波看来,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的责任所在。
在玉树抗震救灾时,一位30多岁的重症患者出现高热、休克和肾脏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很可能性命难保。邱海波教授亲自上阵,为病人进行床边血液滤过治疗,生命垂危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不料三天后,患者病情再度恶化,邱海波教授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紧急抢救,坚持守候在病人床边,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历时两周后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邱海波感慨地说,“每次抢救的成功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ICU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
大家总能一大早就看到邱海波精神奕奕的出现在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会诊重症患者,他经常连三餐都顾不上吃。外出会诊完毕,患者转危为安,不论多晚他总是搭乘最早的班机回来,为的是病房里依旧需要他的重症病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没有辜负重症患者的生命重托,而辛劳也化作银丝,爬上了鬓角。
做有温度的好医生
20多年来,邱海波始终怀着对医学的赤忱之心,在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先后参与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8.2”昆山爆炸事故和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并多次担任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为救治重症患者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除了要不停地努力学习探索,创新重症抢救技术,还必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找到患者的痛点,去救治、安慰、鼓励他们,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临床医生一定要把时间多花在病房里、多花在患者身上,一方面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究竟处在哪个阶段,给出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一方面要努力鼓励患者,告诉他还需要度过多少艰难的时光,让他觉得医生时刻都在关心他。他始终要求自己,不仅要做一名技术高手,更要有人文情怀,成为有温度的好医生。
近年来,邱海波教授被评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医德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师奖、江苏省“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全国卫生系统以及中组部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等殊荣。
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是无数次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在邱海波的带领下,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成果。邱海波说,重症医学永远在路上,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无尽的动力,他将和他的团队砥砺前行,追求卓越,再创新佳绩。
就在今天,他当选为“2017年最美医生”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最美医生。厉害了,我们的大南京!厉害了,邱海波教授!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