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江苏省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办法》正式施行,过去一年里,我省初步建成了价格争议调解的工作网络,成功解决了房产交易、交通旅游,医疗服务等领域存在的一批价格争议问题,市场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扬州市广陵区双东街区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站长马春霞:“有矛盾,可以及时地打我电话,我在十分钟之内会到你们这里的。”
马春霞,扬州市广陵区双东街区公认的"金牌调解员",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向商家发放"价格争议调解工作联系卡"。在她看来,能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会给后续工作节省很大的精力。所以,"10分钟内到达现场"成了她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承诺。
扬州市广陵区双东街区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站长马春霞:“有的游客他是全国各地跑了以后认为我有价格争议,这个要找一个点,分析他们这个里面究竟是什么矛盾,我要从他们内心真正的实点去瓦解他们。让他们心情彼此平复,最后满意地握手言好。”
如果说日常消费的价格争议主要是理顺双方的"气",那么对于字画、古玩等高价商品的争议,就要有说服双方的"理"。在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调解经验的同时,我省各地还因地制宜,聘请邀约法律、文物、珠宝等行业专家,组成智囊团免费提供专业的价格认定服务。每每遇到高价商品争议的棘手问题,马春霞也会第一时间向价格主管部门上报,申请专业人士前来协助开展争议调解。
东关街景区商户刘泳:“以前没有工作站,那时候就是互相谈,谈不拢就报警。现在第一不浪费警力了,第二是专业部门来调解,然后人家也服气,我也服气,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去年《江苏省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办法》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价格争议调解处理的主体、范围、程序和时限等相关要求,并对价格争议调解员定期培训,有效保障了各类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的开展。截至去年底,全省设立价格认定机构的102个市县区中,共有86个地区设立了价格争议调解办公室,共调解各类价格争议案件3000多起,案件标的金额超过5亿元,覆盖城乡的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网络初步建成。
江苏省物价局价格认定局副局长倪健:“能够让老百姓更快捷找到我们,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对全省进行规范化建设。从争议受理,到调解过程,以及最后法律文书的形成,都会更加规范,为矛盾双方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提供一个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渠道。”(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郝朦 章斌炜)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