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去年,南京市街头巷尾出现了一批面积不大的袖珍公园,也叫"口袋公园",它们见缝插绿,为拥挤的老城透了气。记者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了解到,今年南京主城计划新建12个游园绿地,其中大部分都是"口袋公园"。
"口袋"虽小有景有空间 公园散落老城区
在南京市秦淮区三条巷,去年这一带的老百姓们发现,自家门口多了个口袋公园。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景可赏,有空间可锻炼,完全没了当初的模样。
在南京秦淮区水西门大街和虎踞南路交叉口,同样是去年出现的"口袋公园",让住在附近的韩家苑小区居民也多了个休闲放松的去处。
"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面积大的三四千平方米,小的只有一两千平方米。去年至今,南京市共完成22个"口袋公园"建设,它们多数散落在老城区,所用地块都是结合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河道整治,见缝插针"腾"出来的。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朱海琦告诉记者:“(部分)原有的地是商业性质的用地,区里觉得用地改变成绿地以后,对周边市民的出行健身需求会更好,对环境的提升更有帮助。所以通过规划调整,把这块用地调成公园绿地。”
口袋公园还有海绵功能 后续管理要跟上
记者发现,身处街头巷尾的"口袋公园",作为简约实用的城市开放空间,颇有些小清新的味道。为了让这些"转角的风景"更有特色,每个"口袋公园"在设计时都融入了不同的主题元素。这一边是与城墙文化遥相呼应,另一边又围绕着桃花主题展开。除了满足休闲娱乐,这些"口袋公园"还与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关联。
根据住建部2016年印发的《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生态园林城市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须达90%,让百姓出了家门步行五分钟就能找到一个游园绿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南京市2018年城乡建设计划中明确,今年还将新增12个游园绿地,其中大部分仍是"口袋公园",主要分布在秦淮区南卫巷以西、草桥清真寺以南、罗廊巷以南等区域。不过也有市民建议,逐步填补绿地盲区时,已建成"口袋公园"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洁萍 王昕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