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教材有没有变化?昨天记者从扬州市区各小学了解到,今年小学语文教材延续了上学期的改版,小学一年级使用了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同时低年级增加了科学课。
新语文教材有何变化?
拼音学习课时减少,突出字词训练
据悉,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并将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寒假期间,语文老师们已经进行了集体教科研。
育才小学语文老师朱有伟介绍,相比原来的苏教版教材,新的部编版教材突出了汉语本真。一年级用于拼音学习的课时明显减少,“原来基本要半个学期,现在2个月左右。”而新教材的插图也更精美,人文性十足。
“另外,音序与英语字母有相近之处,容易混淆,这是一个难点。”对于春学期语文教材,朱有伟表示,一年级下学期,突出字词训练。“相比原来的老教材,这个要求其实是提前了。”这个学期,孩子们将学习使用音序查字典。
梅岭小学西区校语文学科负责人臧琴告诉记者,苏教版在识字板块中,一般通过韵文式,巧妙地将字的识写融合进去,而部编版的识字方式则比较多样化,除了韵文,还有儿歌、猜字谜等。
“教材除了选文不一样,文后的练习要求指向性也更加明确。”臧琴说,以往苏教版在学习课文后的第一个要求是“朗读课文”,但是现在的部编版就会告诉你怎么去“读”。“这篇文章要求是注意读好感叹号的句子,另一篇课文要求是读好长句子,还有的课文则是要求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读好人物对话……这样的要求,就明确提出了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标的性更强。”
臧琴介绍,部编版语文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提倡多样化阅读,利于提升阅读量,新教材中新增的语文阅读活动,顺应了中国打造“书香社会”的时代特质,引导孩子读书兴趣,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新增的科学课有何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参与中体验科学
与往年相比,今年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增加了科学课,梅岭小学西区校市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王天锋告诉表示,一年级的科学课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单元是“石头和泥巴”,二单元是“水”,三单元是“空气”,都是与学生生活最紧密相关的内容,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认知,而是在参与中体验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科学的兴趣远比认识更加重要。”
除了科学教材外,一年级学生还有一本“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王天锋解释,这种手册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手稿,也是让学生在参加观察活动中做好记录。除了教材,一年级的科学课还备有专门的科学学习工具箱,里面装有上课用的沙子、石块等器材。
王天锋表示,现在扬州市也组织了科学教材的培训活动,新的教材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第一单元中,关于石头和泥土的认知,不仅是日常的看一看,还要求学生观察沙子和黏土组成的颗粒大小不一样,这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将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提升到科学的认知。他同时表示,提早让孩子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发展孩子的科学思维,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记者 乔云 刘冠霖
【教师支招】
阅读和识字写字一样重要
家长要多和孩子亲子阅读
新教材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新增了“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内容,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新的学期,老师也提醒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梅小西区校语文学科负责人臧琴表示,语文的学习方式其实是相通的,家长的重点应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能力更强的孩子对语文的学习能力也更强。
“小学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倾听的习惯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教材的变化,家长如果想提前引领孩子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结合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进行亲子互动,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字。这样的做法和新教材语文学习的思路保持了一致。”臧琴说。
记者了解到,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部编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其中汉语拼音的课量减少,识字课却增加;一年级下册部编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为29课。对于新教材的结构来说,家长主要是担心识字量不够。
对此,多数语文老师反馈,对于识字量来说,绝大多数孩子肯定能马上适应。“识字表上的都是常用字,孩子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而且识字和写字的要求不同,会认就可以了。”臧琴说。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