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苏州是我相依为命始终依恋的地方

2018年02月25日 15:43:30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五中1

  柔柔吴地水,四月漾菱荷,民朴风情古,山青塔寺多。

  诗中的光福,柔美、古朴、端庄,像一位大家闺秀,总是那么善解人意。她会在乏味的冬日,给你一个惊喜,温暖又不乏风花雪月。

  虽然农历新年刚过,可在太湖之东的光福,早已褪去了冬的臃肿。“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一点不错。

  今天(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齐聚光福,寻古寺,瞻石壁,踏湖歌,醉卧梅香,以诗会友、以诗抒情,带来一场诗话太湖的文学盛宴。

吴中2

  “对诗人、作家来说,以这样的形式走进基层,今后的诗歌创作会更加滋润。”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在诗会上说道。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生活赋予创作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灵感,对于范小青来说,更加感同身受。而这与她生活了几十年的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缠。

吴中3

  在范小青的文字中,总能读出她对农民的偏爱。她带着浓厚的感情,来写这些人物的善良质朴与小聪明。

  她说这主要归因于少年时,跟随父母在农村的一段生活经历。“七十年代,全家搬到苏州农村,那时候十三四岁,似懂非懂的年龄,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从原来封闭的小巷以及优越的生活条件,突然转变到有着广阔荒野的农村,那么大的土地,那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人,还有农民们的辛苦劳作,这样的生活经历与反差,让幼年的范小青认识到,原来生活是不一样的。

吴中4

  虽然十三四岁的年龄,不需要考虑未来,孩子的天真烂漫,很容易打成一片,但生活一直像记事本一样,在范小青心中记录着每一个画面。

  “感受到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不一样的东西后,就产生了写作的念头。”

  经历了上山下乡这个特殊时代,范小青越来越关注基层劳动者,在农村她关注农民,在城市她关注工人。时间和生活的积累在1980年的春天绽放,她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夜归》。

吴中5

  “《夜归》其实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留在城市还是农村,是那个时候很多人会考虑的事情。”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范小青天赋使然,那么在苏州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则是这些优秀作品的灵魂支撑。

吴中6

  “如果把我的作品分为前后期的话,那么前期作品中,苏州的符号是外在的,写小街小巷苏州的居民;后期这个符号隐藏起来了,更关注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但是苏州特色还是在的,是从人的个体上体现出来的。”

  范小青说,她作品中的人物很少能找到原型,但又都源于生活。从最初的《夜归》,到她自己很喜欢的《赤脚医生万泉和》,再到后期的长篇小说《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范小青用细腻又平和的笔触娓娓诉说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似乎也在用心灵认真地感悟着几十年来与苏州这座城市的亲密接触。

  “所有小说题材都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这是范小青在采访中时常会提及的一句话。她说要感谢苏州,因为从启蒙到成就,这座城市用现实生活给了她太多的内容和灵感。几十年来,她用一部部作品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却不曾想她与这座城早已难以割舍。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我和这座城市是相依为命的,不管到哪里工作,我的心一直留在这里,我始终依恋这个地方。”

  (来源/看苏州 编辑/夏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