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古籍如何修复?古代砖画如何拓印?这个寒假的尾巴上,南京博物院开设的第一届“中学生文物修复冬令营”,让来自全国的中学生们体验了一把 " 文物医生 " 的工作。
在南京博物院的特展馆,每个学生领到了一张距今有100多年历史的晚清古籍的破损页,他们要在接下来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和老师一起,用专业的方式,来修复这些真正的破损古籍。
先用沾满清水的毛笔给古籍“洗个澡”,再预估出补洞需要的修复用纸的尺寸,手撕出合适形状的补纸,接着再用毛笔蘸取淀粉浆糊,粘合补纸,多余的边缘再用镊子进行二次加工。别看步骤简单,操作起来可费了大伙儿不少功夫。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徐畅表示,重合处的宽度不能超过 2 毫米,因此要求同学们眼明心细,这可是个考验耐心和信心的工作。细眯着眼,手拿着镊子,一点一点夹去多余部分,一些小同学手心都渗出了汗。来自成都的张诗雨表示,这可比她想象的文物修复,难多了!
补完了古籍,再来试试拓印南博有名的“竹林七贤”砖画。用鬃老虎细细敲打,再用拓包精细拓印,瞧,完成了!今年高三的张沁桐小同学告诉我们,一番体验,让她对“文物医生”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即将到来的志愿填报,她打算就选择历史方向。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郑晶介绍,第一届“文物修复冬令营”开设以来,已经有来自全国的80多名中学生亲身感受了文物修复的魅力。古老智慧在当下的魅力、传统技艺在现代的传承,在这些年轻人心中也有了新的感受。下一个暑假,南京博物馆还将开设相关的体验学习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哦!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糜梦逸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