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画师傅平黎明沉浸故纸堆中修复宝贝,让残破的古画起死回生。
平师傅是无锡东北塘人,他父亲就是地道的裱画师傅,耳濡目染之下,十三岁的他就走入了这个行业。
▲平师傅在修复破损的画卷
裱画又称作“裱褙”,是中国传统行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由此就能看出裱画水平的高低对画而言是多么重要。
刚刚入行的时候,裱画几乎难以糊口,农忙的时候,平师傅还要去地里帮忙。 坐得住冷板凳,经历“十年寒窗”的坚持之后,平师傅的机会来了。文物公司有很多残破的古画想找人修复。
“刚开始的时候,文物商店给我裱了几幅先试一下,感觉我裱得蛮好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干了十多年了。开始做了以后就比较频繁了,做了很多很多。”
▲平黎明在翻看书画藏品
特殊时期,文物公司收藏了大量民间的字画,有的残破不堪,有的发霉虫蛀。掸去灰尘,用温润的清水洗画,这样的事情平师傅重复了成千上万次。
“那个时候文物商店和博物馆一年要裱好几百件。我连续地裱画差不多有二三十年了。”
亲手修复文物最开心
就是在这一时期,平师傅接触了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名家大作。
平师傅一一为这些备受冷落的珍宝掸去灰尘,用温润的清水洗去污渍。 他早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修复装裱过多少古画了。
但对于匠人来说,一辈子能亲手修复几件有价值的文物,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有一张唐伯虎的,还有文征明的那两幅画也是我裱的。当时叫我做这幅画的时候,我感觉就是:哇!老百姓一般是看不到这个东西的,非常兴奋!能够自己亲手裱这么一幅画,我也感觉非常自豪,裱好以后能够流传下去。”
手艺传承 后继有人
由于年岁渐长,平师傅将手艺传给了女婿石军,但他还时常会在旁指点一二。女婿学裱画已是第十个年头了,目前已经能够独立进行操作。
▲朋友带来破损的画卷,请平师傅帮忙修复
字画收藏家 仓进健:
“我跟平师傅已经是十几年的朋友了。他裱了以后,我觉得真是妙手回春!我们多年积累了一种感情,所以拿到名家的好的字画,就都给平师傅来裱。”
裱画需要心细、心静
修补古书画的材料多为绢帛和纸,质地纤薄,很容易破损,裱画的师傅不但要心细手巧,还要心境平和。
▲古纸在水和浆糊的神奇作用下,画面不会脱色,还能更加的牢固
▲吸去多余的水分,古画走向重生。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揭去,背后的三层宣纸,摘得画芯。传统的手艺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意义和道理,希望这样美好的手艺,不会失传!
(来源:交汇点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