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七个行李包,在南京火车站进站口,60岁的刘礼田和两个同乡,显得尤为惹眼,在老刘的两个编织袋里,满满当当装了十多个塑料桶,老刘说,他们老家在四川达州山区的农村,由于没通自来水,他们都要挖井挑水,而去年带回家的油漆铁桶已经生锈了。“你挑水没有桶就麻烦, 铁桶锈了,锈了都坏了。”
老刘说,他们来南京打工五六年,每年过年回家的礼物就是桶,在老家挑水,木桶容易漏水,铁桶容易生锈,而这样的塑料桶质量好,但是山里头找不到。这一年来,老刘在干活的工地上攒了15个废弃的塑料桶,装在4个编织袋里,要把他们穿越2500公里,转四趟车带回老家,老刘说,带回家爱人洗洗烫烫后,这个桶就能派上大用场了。“老婆喊我带一点,找个一两担桶回来挑水, 给老婆给一点咯,给人家相好的,可以拿一点。”
即将穿过半个中国的塑料桶,承载了辛苦,也装满了幸福。在南京站候车大厅,两包绿油油的行李很是显眼,行李的主人是年近花甲的赵广和。
“全部是蔬菜,里面还有,里面还有鱼,都是自家种的,鱼是我们后面池塘养的。”老赵说,他老家在六合瓜埠,儿子常年在无锡工作了成了家,孙女今年也十多岁了,平时聚少离多,就想着把自己种的菜,带到无锡做一桌团圆饭,让孩子多尝尝家乡的味道。20多斤菜,足够一家人吃整个春节。“带给我儿子,我们自己吃,跟儿子合一块过年。”
在候车大厅的一角,捧着画板、神情专注的女孩格外引人注意。这位正在速写的姑娘叫耿滢熠,还在读高三的她,这段时间一直在南京参加美术专业的艺术考试,而在候车的这半个小时,她一直在不停的观察候车旅客,将他们的神情记录下来。
正在采访时,一位候车疲倦的女士,吸引了耿滢熠,眼看着距离发车还有二十分钟,她拿起画笔,即兴创作,不一会,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上车前,有些害羞的耿滢熠,鼓足勇气,将画儿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这位女士。“我是个美术生,我刚想练一下,然后就画了一个你,送给你。”
由于着急赶车,还没来得及听见一声谢谢,耿滢熠就转身消失在人群中,而在归家途中收到这样一份新年礼物,也让这位候车女士很感动。“很意外,没想到她还这么优秀。”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秦禾东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