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江苏】异国学子不回家 在无锡体会"团聚"中国年

2018年02月16日 13:42:44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毕马尔是江南大学的留学生,今年是他第一次在无锡过春节。除夕当天,他起了个大早,参加学校专门为留校学生组织的新春团拜会。据了解,这一传统已有35年了,在这天校领导不仅会走访慰问留校学生、送上新春祝福,还会特设午宴,请留校师生吃顿团圆饭。今年能吃到什么特色菜?为什么有学生假期不回家呢?

  用3天为近400名留校师生精心准备“年午饭”

  15日中午11点,江南大学第一食堂张灯结彩,年味浓郁,38张圆桌上近十样冷菜等待着被学校师生品尝。食堂主任谈春强介绍,这三天25名工作人员一直在为这顿“年午饭”忙活,他们不仅要让留校师生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午宴上,记者看到了两份菜单。谈主任说,除了常见的江南美食,每年还会为伊斯兰教的学生准备一桌特色清真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庆祝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校,厨师还烧了一道名叫“创双一流”(葱爆鳝背、鱿鱼卷)的热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海鲜类美食也上了餐桌,为留校学生提供丰富、美味的“年午饭”。近400名留校师生中有198名是在无锡过春节的留学生,他们大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场为给午宴助兴,不少留学生登台表演,带来别具异域风情的舞蹈、歌曲,如卢旺达民族舞蹈表演、孟加拉学子表演宝莱坞舞蹈等。这些表演将江大的“年午饭”推向高潮,观众们也舞动起来,喝彩声阵阵。

  据了解,江南大学举办的新春团拜会至今已有35年,每年都以多种形式为留校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节日气氛。除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午宴,校领导还走进学生宿舍,关心其假期生活和留校原因,并为他们送上新年压岁红包。通过一系列活动,留校师生不仅品尝到了无锡特色美食,还感受到了浓浓的新春祝福。

  异国学子在锡体会“团聚”中国年

  来自尼泊尔的毕马尔去年入学成为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对于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透露,除了除夕当天他会参加学校举行的庆祝活动,大年初一到初四,他的中国朋友邀请他去浙江绍兴游玩,感受那里的黄酒、越剧等当地特色,这之后还有朋友要请他吃饭。

  “我只听说中国年的小年夜要拜神,对于其他年俗并不了解,但我感到过年期间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毕马尔看来,团聚是中国春节的核心意义。事实上,10年前他就在江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被问及再次来到中国求学的原因,毕马尔坦言,近年来中国国力愈加强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不仅是全国重点学科,在世界排名都领先。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都是从早开到晚,学习氛围非常好。此外,这10年里变得更大更美、出行更加便捷的无锡这座城市,也值得他再过来生活和学习。

  研究生肩负责任 春节留校做实验

  12日下午3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三道紧锁的门后的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实验室里依然亮着灯,离心机飞速旋转工作着,博士生李凌智正专心进行着相关实验。她介绍,食品学院留校做实验的不止她一人,还有王琳琳等多人仍在进行着实验。在这之前,李凌智和其他几名同学已在实验室泡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她回去仅睡了一个小时又回到了实验室。“我们的实验涉及益生菌和动物,需要根据它们的规律和周期进行。有同学的实验正好在这几天要结束,但临近春节大多数人都回家过年了,人手严重不足,我们几个互相帮助,不然来不及按时完成实验。”

  同样在这个春节为了做实验而留校的还有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朱晓风。她介绍,这是自己第一次留在学校,和80多只小鼠相伴过春节。小朱正在进行一项周期为4个多月的动物实验,目前已进行了近3个月,春节期间实验不能中断。“我养了80多只小鼠,基本上每天都要给它们灌胃相关菌种,还要打扫动物房,添加饲料,记录体重、饮食、饮水等情况。”除夕中午,参加完学校举办的留校学生团拜活动后,小朱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这批小鼠是我的牵挂,也是一份责任。不过它们灌胃三天歇一天,大年初一那天正好歇着,我可以走出学校到处看看,感受一下无锡的年味。”尽管春节期间能休息的时间很短暂,但这位来自山东的姑娘对体验无锡年味满怀期待。

  节假日留守实验室,为实验不眠不休,李凌智、朱晓风等几位坚守实验室的学生都认为这是科研工作的常态。李凌智介绍,他们日常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基本在12小时以上,困在双层手套中的手解放出来后,常常连指纹都识别不了。作为博士生,他们通常一个人主导完成一个课题,其中包含了若干个小课题以及更多更细的分支,都需要做大量实验。“我们导师会告诉我们‘森林里有兔子’,但是哪里有,怎么把兔子抓回来都需要自己摸索。”在科研道路上前行,他们往往需要忍受孤独,承担巨大压力。“这些实验项目都是相关领域探索的最前沿,其他人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实验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是常态”,李凌智说:“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以及常常发生的半途而废等情况,我们唯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态,在不明确的地方搜索相关文献资料,积极与导师等人沟通”。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