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话拜年:千年民俗 演进不止

2018年02月16日 16:36: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一,拜年作为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不可或缺。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登门拜年 蔚为重要礼节

  何奶奶今年78岁,她告诉记者传统的拜年都是要上门的,一般是晚辈对自家长辈行下跪、磕头或鞠躬拜。以前都是磕个头,拜一拜然后要一点压岁钱,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少,只有五分一毛。”

  今年69岁的何师傅说,拜年要到人家家里作三个揖,祝贺恭喜发财的意思。

  短信兴起 拇指拉近距离

  随着手机的出现,短信拜年在2000年左右开始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过年问候方式。最早的时候,短信拜年主要靠"原创",内容朴实、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后来,随着写手们的出现,异彩纷呈的流行段子被大量群体转发的同时,拜年短信也完成了向"大众文化"的变迁。拇指拉近距离,不止在心里,更有足不出户的那份便捷。

  80们表示,短信出来之后,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情,但跟以前电话拜年比起来感情又稍微弱了一点。

  网上拜年 期待留住根脉

  现如今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的普遍推广让社交软件拜年成为主流。现在拜年时除了说几句吉祥话,很多朋友还会在利用手机发送红包,给孩子压岁钱。以拜年新形式为载体,孩子们的压岁钱也从线下走入线上,从实物转为虚拟。

  不少市民认为,对于外地朋友平时见不到,过年时发红包,用微信发更方便一点。“建个群,抢红包,以前好多不联系的同学,一边抢红包一边聊天,挺热闹的。”

  也有市民认为,相比面对面拜年乘坐交通工具,网络拜年就更快一点,能立刻感觉到别人对你的温暖。

  拜年方式的变化,其实是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过程。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来拜年,扎根的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的仍然是中国人的情感维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兵 王苗军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