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培养残障学生的学校。虽然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但学校的部分学生和教职工仍在大棚里忙碌着。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开辟了一块种植基地,师生们花费大量心血培育了2000多盆反季节牡丹花。然而前段时间的几场大雪,给牡丹花的销售带来了困难。
汤清清是2013年的毕业生,患有听力障碍,只能说简单的句子。毕业后,汤清清留在了学校,将培育牡丹当成了自己的工作。这几天,首批反季节牡丹已经陆续盛开,大富贵、洛阳红、大金粉等十多个品种争奇斗艳。为了保证牡丹花能在春节前顺利推向市场,这几天,汤清清和同伴们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待在大棚里,随时监控温度、湿度的变化。她通过手语告诉记者,牡丹花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希望爱心市民能够伸出援手。
学校老师方超告诉记者,建设种植基地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售出这些花卉,也能为学生们带来福利。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从城区搬迁到了乡村。为了重建种植基地,师生们费了好大的力。方超说,刚来的时候,这边全都是荒山荒地,包括前期的土地平整等一些准备工作,都是师生们一点一滴地完成的。
每一盆花都是这些坚强的孩子们的心血和希望,眼看就要错过最佳销售期,师生们的心血即将付之东流。通过媒体得知消息后,爱心人士行动起来,连夜把500盆牡丹花运到南京玄武门。
2月10日上午9点,在十多位小学生和家长帮助下,牡丹花市开张了,很多市民闻讯赶来购买。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自古就艳冠群芳,被誉为国花。大家纷纷表示,买盆牡丹花,既带回了花开富贵的好寓意,也贡献了一份爱心!
毕业后留校的聋哑学生陈明生,一直在现场忙着搬运牡丹花。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的鲜花,被爱心市民抢购,他用手语表达了内心的快乐和感激。
截至下午两点,500盆牡丹花全部售罄。此外,不少爱心市民和企业还纷纷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学校,争相下定单。目前,师生们种植的1800多盆牡丹花销售过半,总算赶上了年宵花市场的“末班车”。同学们也希望早点把花卖完,早点回家过年。
寒冬腊月,这个时候的牡丹花属于反季节鲜花,种植相当不容易。其实,从2005年开始,南京溧水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就开始种植牡丹花。经过十几年耕耘,百亩荒山变成了江苏最大的牡丹园之一,一批批学生由此实现就业梦想。种植2000盆牡丹花,对这些“特殊花匠”而言,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希望这场爱心接力,能给他们温暖和力量,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和挑战。(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张清 韦少华 黎明 何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