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今年1月,南京市委发布“一号文”,给南京定下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小目标。今天上午,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委"一号文"中提到的"创新十策"逐条细化,制定了45个近12万字的配套细则,绘制了60多张办理流程图,使各类创新主体都能快速、便捷地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对细则感兴趣的人, 都可以通过"12345"专线详细咨询。
这五类对象请注意,前方大波福利来袭
本次出台的1号文件的45个配套细则,重点突出五大关注对象:
第一类是支持高校院所创新。此类实施细则有9个,占总数20%。面向创新链条的前端,从学院建设、专业设计、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推进教育国际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支持。
第二类是支持企业创新。此类实施细则有11个,占总数24%。主要从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全链条式支持,支持奖励的对象包括初创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等。
第三类是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此类实施细则有9个,占总数20%。主要有面向大学生的“宁聚计划”、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南京”和中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345计划”等。
第四类是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及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此类实施细则有10个,占总数22%。主要是对高新园区、科技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给予支持。
第五类是支持创新生态建设。此类实施细则有6个,占总数13%。包含金融、土地、教育、医疗健康等有益于打造创新生态的各类要素。
3月1日起,40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
人才就业创业的补贴奖励可不少
2018年毕业季即将到来,记者在这些文件中看到,其中有不小的篇幅关于支持人才在南京就业和创新创业的,主要有面向大学生的"聚宁计划",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南京"和中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345计划" 等。
其中《南京市青年大学生"聚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中提到,对非南京市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来南京本地注册并纳税企业面试的, 经核定,将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面试补贴,用于交通和住宿。对青年大学生在南京首次创业的,根据实际情况,将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开业补贴、一次性4000元创业成功奖励,对吸纳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就业的,也将给予不同额度的就业补贴。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留住人才方面,今年3月1号南京将出台人才落户细则,研究生和40岁以下的本科生凭毕业证书可以直接落户,技术、技能型人才,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直接办理落户,免受外地户籍居民的限购政策影响。
同时,南京市还将运用技工院校提供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企业培训中心。每年提供不少于10万人次的青年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机会,对参加见习实训的青年大学生按规定给予3-6个月见习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南京最低工资标准的70%。此外,对创业场地、创业融资渠道等,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针对高层次人才,也有薪资、奖励、补贴、住房等一系列政策。感兴趣的年轻和高层次人才, 可以通过"12345"专线详细咨询。
一张清单、一条专线、专属窗口
南京承诺流程少办事快
每份配套细则都要求提供三份材料,即列出“一张清单”:逐项列出享受政策应具备什么条件,该提供什么材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给出“一个流程图”:将政策兑现流程固化,梳理成直观的流程图,该按照什么程序办理、找谁联系、向谁咨询,一目了然,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亮出“一项承诺”:明确办理时限,承诺在符合规定条件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办完每项政策兑现的所有流程,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增设“12345”专线,负责答复市委“一号文”的相关咨询和问题反馈,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市委“一号文”配套文件的专门办理窗口,联动在大厅内的各部门政策服务窗口,为市委“一号文”各项政策兑现开辟绿色通道。
启动送政策“百千万”服务工程。首批由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发改委、经信委、科委、人社局牵头,针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企业、院所、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分别组建五个政策宣讲团,力争用三个月时间,服务数百家高校院所、数千家企业、数万名人才,实现创新名城新政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15个高新园区等“三个全覆盖”。
开设一个“南京创新生态建设——面对面”专题网络访谈。与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每月推出一至两场政策访谈对话,主动了解各类创新主体的政策享受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
加快开发市委“一号文”配套实施细则的网上受理系统,推动网上联审联办,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办理。未来还将在各个部门网站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也可了解。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新闻广播、江苏城市频道 记者/吕莹莹 王苗军、刘雨薇、翟晨、向艺 编辑/桂丹)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