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大家都见过,那你见过用竹根雕的弥勒佛吗?春节前,丹阳市非遗传人、江苏省当代优秀雕刻名家朱正平,就用一个竹根,花了三个月时间,创作成了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惟妙惟肖,画面栩栩如生,让人一看就很开心。
5日,在丹阳市南桥北沿河朱正平的工作室,记者一进门就看到弥勒佛摆在了显眼处。“这个是我用竹根创作的,一看到就很喜气!”朱正平捧着这个根雕作品,很是开心的说,竹根是前年冬天,他在丹阳胡桥一处挖来的,因为冬天挖的含水量低,不易开裂。当时,看到竹根的直径有16公分,他推测起码竹龄至少5年以上。基于竹根的硬度高,他凭经验感觉就是一块根雕的“好料子”。
根雕艺术中,有这样一句行话:“依其形造其神,据其样显其魂”。竹根挖回家后,朱正平首先进行了简单地清理,随后就开始“依其形”来“造其神”。“ 竹根突出的地方,是弥勒佛肚子部分,细的那头正好雕头部,基本是以形塑形”,朱正平说,前后三个月时间打磨出了这尊弥勒佛像,但依稀可以看到竹根原来的面貌。”
记者注意到,大肚弥勒佛吉祥喜气,最为“吸睛”的则是弥勒佛光溜溜的头部。这个头部怎么会如此光滑,是不是前来参观的人用手摸出来的?朱正平说,不是这么回事。“竹子的纤维粗,不容易磨光,要一层层磨,用了5种规格的砂子打磨,所以断断续续打磨了一个月!”
记者了解到,今年65岁的朱正平,多年的木雕艺术生涯,使他对树根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他从小就喜欢木雕,因为从他爷爷起就开始木雕、根雕艺术。但苦于那时没有市场,1971年高中毕业的他,就去丹阳一手表厂打工,木雕当业余爱好来做。
一开始,朱正平用黄泥捏佛头像,用木头做小提琴等工艺品。1992年,手表厂倒闭,因他有雕刻这门手艺,顺利的去了浙江等地的木雕厂打工,2005年回到丹阳,开始是专门给一些企业做摆件和人物造型、看到木雕、根雕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他就开始“自立门户”,如今在木雕根雕的世界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2014年,成为丹阳木雕非遗传人。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