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离不开一碗南京独有的呛面。
只要地道,无论是小煮面还是老卤面,都足以暖人心怀。
都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
而不南不北的南京人,却偏偏吃面吃得比北方人还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南京城有北京的炸酱面,兰州的牛肉拉面,武汉的热干面 ...... 但南京人最爱的,还是这一口劲道爽滑的呛面。
呛面,是在揉面时,在已经发好的面团里再揉进去一些干面,吸收掉部分发面里的水分,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吃着更筋道。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南京人对这种硬邦邦的面条情有独钟,不就是面条嘛,五湖四海的面条种类海了去了,呛面有啥稀奇的?
我想说:那是因为,南京呛面包含了南京人的生活态度。
南京人的生活:悠闲
南京,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很多去了北上广的朋友,都会选择回来,因为在南京,最好吃的早餐就在家门口,因为在南京,生活节奏刚刚好。
早起遛鸟,午后杀盘棋,在南京生活,节奏很慢。那份悠闲浸到了骨子里,也决定了南京呛面的口感十分劲道,即使吃到碗底也不粘不坨。
在楼下面馆,边唠家常边吸溜,自在舒服,才是真正的享受。
南京两大本土面:老卤面和小煮面,面条类型都属于呛面。
老卤面精华在 " 卤 ",那卤子是猪骨、鱼骨、鳝骨等食材,经过四五个小时文火熬制而成。挖一勺熬好的老卤放在碗里,加入荤油、酱油、胡椒粉,然后兑面汤,最后再把面条挑进去放上浇头。
正宗的南京老卤面口味咸中带甜,既不像北方面总在咸中找鲜,也不像苏州的奥灶面甜的有些腻,南京老卤面向来自成一派。
而小煮面,在南京一般指的是皮肚面,精华在 " 皮肚 "。皮肚选择粗壮膘肥的猪。先剔净肉皮上肥膘,丢进大锅清水煮至半透明,捞起通风晾干,丢入猪油中煎炸。
功夫全在火候,时间长容易焦,时间短不够脆。刚出锅的皮肚吸足了汤汁的味道,却还没有软塌下来,保持着脆韧,再放上一勺辣油,入口嚼劲十足,不要太好吃哦!
两种面的精华都需要慢慢熬,轻轻炸,精心做。正好体现了南京人的生活方式——悠闲。
南京的人的性格:包容性强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秦淮河上,南京醒了。
作为新一线城市,南京是很多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的主要选择。不仅是现在,南京自古就在包容四方来客,接受来自北方以及周边外来人的融入。
这份包容,决定了南京老卤面的浇头种类非常多。肥而不腻的大肉,韧性有嚼劲的小排,外酥里嫩的熏鱼 …… 每一款浇头,都各有各的好滋味。
在这其中,大肉面是大多数老卤面馆的招牌。肉先煮后炸,炸到虎皮状起锅,炸好的肉厚切,再煮肉原汤配酱油和香料焖,等汤汁收干大肉就做好了。
大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配面食最佳。
这份包容还体现在南京皮肚面的分量上,面碗口径 30 厘米是标配,25 厘米也说的过去,要是低于 20 厘米,那简直没有颜面在业内混。
不仅碗大,料也足。许多人会在皮肚面里另堆上许多料,比如香肠、猪肝、肉丝、黑木耳、鸡蛋、青菜 ...... 三鲜、六鲜、九鲜由此诞生。
那面碗就像是弥勒的口袋,恨不得把天地间的鲜美都装进去!
南京人的处世:么得 diao 事
从清晨到黄昏,从写字楼到班车,从晨晖里的卡子门到日暮下的新街口。
南京人的一年四季和一日三餐里,一碗汤色醇厚热气腾腾的呛面条,就是对生活最好的慰藉。虽然简单,但是实在、踏实。
无论是高档小区还是难找的小巷内,各种面馆星罗棋布。而老字号面馆基本都躲在你每天路过的高楼大厦下,或居民楼里,么得一点架子。
如果你清晨去南湖公园遛弯儿,刚拐进南湖东路就会发现,各个面馆门前早就排着一条条长龙,这些面馆绝大多数都是老卤面馆。
如果说南京人一般将老卤面当做早餐,那午餐和晚餐一定是皮肚面的天下。
走进街角的皮肚面馆,跟老板说:" 要一碗(wer)皮肚面,多摆点儿辣油,醋在哪块啊!" 一碗面呼噜呼噜几口就打发了,擦擦嘴,拍拍肚子大摇大摆地走出去。这才是肆意的南京生活嘛 ~
面馆和卤菜店大多挨着,下班后的南京人,先跑去卤菜店,跟师傅斩半只鸭子,拎着熟食来到隔壁面馆,要一碗面,运气好再多加一份油渣,皮肚面 + 烤鸭 + 油渣,简直完美!
南京人的思念:呛面是家的味道
南京呛面,是南京人与南京无法割舍的羁绊。
南京呛面实在、好吃、接地气,但也必须在南京这座温暖有人情味的城市吃,就像是重庆的火锅,北京的烤鸭,广州的早茶 …... 当地的味道融入每天的生活,才最地道。
在南京这座美食云集的城市,有牛肉锅贴、旺鸡蛋、萝卜端子、赤豆元宵、蒸儿糕、梅花糕、糖芋苗、小鱼锅贴 …… 一年 365 天,天天都能不重样!
但如果只能选择一种美食带代表南京,毫不犹豫,唯有南京呛面。
说的再好吃
你们也有可能不吃这波安利
那么,你最爱的家乡美食是什么呢?
(来源:南京那些事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