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记者从检验检疫部门获悉,2017年常州口岸共检验进口金属材料及其制品1198批,检出不合格7批,及时出具证书帮助企业对外索赔近80万美元。整体质量水平较2016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提高。
据了解,目前该口岸进口金属材料主要来源地为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品种为不锈钢卷材、无缝钢管、承压钢管等。2017年共检验进口金属材料及其制品1198批,8.6万吨,货值24751.49万美元。全年检出不合格7批(2016年度为18批),主要为铁架、钢带、焊丝、主蒸汽管、石油导管等产品,及时出具证书帮助企业对外索赔79.9485万美元。2017年整体质量水平较2016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提高。
据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受益于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国内投资建设、扩大和鼓励进口等政策,使得辖区内几家生产规模较大的金属产品生产企业和电力设备公司都提高了产能,其扩大生产所需进口金属材料及其制品进口数量较往年均有较大增长。
金属材料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使用不合格的金属材料会造成输油管道泄漏、桥梁倒塌、电梯坠落等事故。检验检疫部门高度重视进口金属及制品的检验监管工作,常州口岸在对不同种类的金属制品进行质量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检验监管模式。
一是全力做好金属材料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结合现行的进口金属材料的国家政策和要求,对辖区具有进口金属材料业务的企业进行宣传,提高企业进口金属材料的质量意识,促使进口企业加强对自己进口的金属材料的到货检验,避免盲目相信进口金属材料国外技术指标;
二是加强对承压钢管、钢丝绳等高风险金属材料的质量安全监管,严格钢丝绳证书核查,对不同产地、型号的进口金属材料进行分类监管,做到对所有产地和型号监管的全覆盖。同时针对“神户造假事件”,认真开展舆情信息收集工作,通过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检验检疫大数据、消费者投诉、企业报告等多种渠道对过往神户制钢输入本辖区的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溯源和调查,并在日常监管中对日本进口的神户制钢及其产品供应商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查,以确保辖区内进口金属材料质量安全。
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2018年将继续严把进口金属材料及制品国门,切实保护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保障进口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有关具体商品的检验检疫抽批比例及流程时限表详见质检总局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中的“质检总局关于简化检验检疫程序提高通关效率的公告(2017年第89号)”和“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质检通〔2017〕437号)”。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