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结尾有彩蛋,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老张有一个“迷妹”,东南大学研究生, 一直在画老张拍摄的照片, 但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
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见面地点选在鸡鸣寺地铁站 因为老张在这里办了一个影展:我的第一次“绿色出行” ——一个残疾人摄影师镜头下的南京交通
要不要进行这次拍摄? 老张动摇了很多次…… 我是一个摄影师,也是一个残疾人,日常出门拍摄我都是骑残疾车出行,骑不远是我最头疼的一件事。10岁那年的一场意外,让我再也没接触过公共交通,一晃30年过去了。 拍的作品多了,在自己的镜头下看到南京的交通建设越来越棒,道路越来越宽、隧道越来越长,地铁线路越来越多...... 我突然萌生一个很大胆的想法,我很想像普通人那样去挤一次地铁、坐一次公交、上一次轮渡。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在家人的鼓励下,在孙晨老师的帮助下,鼓足了勇气,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去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轮渡。
关于影展 先来看一组图
这样的南京交通你见过吗
/ 可 以 很 好 看 /
▲ 中山码头
▲ 鱼嘴公园
/ 可 以 很 古 典 /
▲ 白鹭洲公园
▲ 秦淮河
/ 也 可 以 很 壮 观 /
南京沙洲公交停保场是目前全球充电桩单体数量集群最大的停保场,可容纳3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同时充电。目前,南京市投入运营的大部分的充电公交车可以在这里停放、清洗、维修。零点以后是车辆返场高峰期。在百米高空俯瞰车流如虹,蔚为壮观!
▲ 南京动车段南京动车运用所
▲ 新庄立交
影展现场
有不少人为这些图啧啧称赞
也有不少人因为这些动容了……
影展中有这样几个小故事
/ 看到我在地铁里坐着轮椅拍照, 过路人还是会多看两眼 /
▲ 第一次坐地铁,我选择了亚洲最大的地铁站:新街口。
▲ 看到拄着拐杖的我从楼梯上蹒跚走下,立刻就有工作人员来帮助我。
我和他们说明了来意,我说我是第一次进地铁,不着急去哪里,就是想进来感受一下,拍拍照片。他们便拿来了轮椅。工作人员推着我过了绿色通道,还目送我到乘车处。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在地铁里接受着工作人员帮助的人们。
▲工作人员都各尽其责。这位志愿者趁着乘客不多时,擦拭着车门。
▲守候末班车。
▲送走末班车,工作人员开始进行修检工作。
▲送走末班车,工作人员开始进行修检工作。
/ 从没想到,对于我来说, 轮渡是最方便的公共交通 /
▲第一次坐轮渡,没有卡,向工作人员出示了我的残疾人证。工作人员让我有空去办张免费公交车卡,还告诉我去哪里办、怎么办,叮嘱了很多。
▲从没想到,对于残疾人来说,轮渡是最方便的公共交通。开着我的残疾人车,上下十分自如。
▲ 以前经常到江对岸拍照,都是骑残疾人车通过长江大桥,路途很远。体验过轮渡后才知道,原来五分钟就能过江,尤其是我可以骑着残疾车直接上船,不需要别人帮忙。
/ 我一直没有去乘坐过公交车, 因为我上下车很不方便,怕会影响其他乘客 /
▲ 自打拄拐杖后,就再没有坐过公交车。上下车不便,也会给其他乘客带来麻烦。
这一次体验,我没有乘坐公交车,而是选择去了小红山公交场站的休息站,和司机们聊聊天。
▲ 首班车5点多就发车了,首班车司机往往都来不及在家吃饭,就在休息站一起吃碗面。
▲ 吃饱了,开始一天的工作,出发。
▲ 礼让斑马线。 南京老张是个爱南京的人
南京-老张,是他微博上的名字。本名张健,今年已经40多的他,从事摄影已经7年了。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浪江苏特约摄影师……他还是南京城市摄影队队员。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拍别的地方,他说我就是南京人,就想好好的把南京最好看的地方都拍下来……
凌晨六点的紫金山日出,傍晚落日余晖的长江码头,夜间灯火阑珊的紫峰大厦;北到六合向日葵花田、金牛湖,南到高淳油菜花田、乡间小镇,秦淮河畔、鼓楼下关滨江、建邺时尚CBD、玄武山水古迹……说他是南京图库一点也不夸张,可他自己却说“南京,我永远都拍不够!”
▲有一次,列车到站,我因腿脚不便走慢了点,车门就关上了,错过了下车点。那一刻心里很无助。
老张说:拍摄期间,有过无助、感动、惊喜、无奈……但这是第一次用镜头去记录这些年从未去过的场所、没未看到过的环境和从未接触过的乘客,我真切地感受到南京公共交通出行的便捷,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辅助设施也很完善。现在,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30年来的第一次公共交通出行体验,分享我拍摄到的关于南京交通的故事。
今天早晨 鸡鸣寺地铁站人“爆掉”了!
好多人都在那说
“南京真是好看啊……”
老张说
这次影展得到了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的帮助
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呼吁大家绿色出行、文明出行……
我的第一次“绿色出行” ——一个残疾人摄影师镜头下的南京交通
2018.1.30—2018.2.4 鸡鸣寺地铁站内 你来看吗?
在南京,像老张这样的摄影师有许多,他们都来自南京城市摄影队,南京城市摄影队在青奥期间就留下了大量珍贵影像资料。他们曾用手中相机记录过国家公祭日、南京马拉松等大型活动,拍摄了10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为3—70岁的南京女性记录了美好时光,用10个月跟拍南京城管,还有南京的山水城林、高楼大厦、名胜古迹、街边小事……
前几天,南京暴雪,超美的南京雪景、挥手送别子弟兵的南京人、一夜雪无的南京街道……这些图片被刷屏了,有不少都是他们拍的。凌晨5点出发,江东中路、北京东路、龙蟠中路、颐和路、长江路、双桥门立交……他们用照片记录城市温情。
当然,城市摄影队还不止这些人 还有许宁、许特显、许特达、刘晶、 傅玉、谢俊、刘建民、彭鹏……
8位摄影人,冒着风雪记录下南京最美的一面,剪出这部片子,送给那些无暇赏雪的战士,和每一个想要回到金陵的人。
导演:叶序 拍摄:毛劲松、丁劼、叶序、张健、李晓飞、林琨、朱熹、阮忠
有人说
提到南京会有很多词
绕不开的一定有“温暖”
不是冬日的暖阳、商场公车的空调……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发自内心热爱这座城市的南京人!
(来源:南京发布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