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你关于暴雪的那些疑问,答案在这儿!

2018年01月27日 21:35:1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1个月内,3场暴雪,局部大暴雪——虽然带来无数美景无穷雪趣,但是我们还有一些疑问亟待答案。

  

   一问:难得雪景如诗画,这还算灾害吗? 

  江苏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周学东说:“这肯定是灾害性天气。”

  按照中国气象部门的标准,24小时的降雪量(融化成水)≥10毫米,就达到了暴雪的标准。截至目前(1月27日)20点,江苏省的西南部地区(宁镇扬等地),以及南部的部分地区都已经达到这个标准。再往前看,无论是1月初还是25日的降雪,都是妥妥的暴雪,局部甚至是大暴雪。

  暴雪作为一种气象灾害,还有专属的蓝、黄、橙、红四色“暴雪预警信号”。

  

  1月27日的这场暴雪,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黄色预警,降雪重心所在的南京高淳等地发布的是橙色预警。而中央气象台考虑到安徽、江苏、湖北等五省局部有暴雪,所以发布的是橙色预警,并且提醒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二问:三天两场暴雪,江苏史上可曾有?

  周学东主任说:这场暴雪现在看算是“罕见”的,但放在历史上看其实也很多,而且降雪总量也不算突出。

  20世纪50年代,南京冬半年平均雪日有16.4天,特别是1954年至1955年的那个冬天,南京降雪日28天,几乎一个月。1955年元旦前后,连续5天下暴雪,积雪深度达51厘米,一度创下全国记录。至今,江苏地区的最高积雪深度记录,就是那一次。

  2008年1月,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遭遇暴雪冰冻灾害。江苏未能幸免。南京等地连降暴雪,局部降雪量也有40厘米

  相比之下,倒是本月初的那场暴雪,凭借南京地区29厘米的降雪量,能排进江苏历次暴雪积雪量第四名。

  

  我们之所以觉得这次的雪特别大,特别少见,其实是我们见到的雪越来越少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等整个华东地区的降雪日数都在下降。南京进入2000年以后,每个冬季降雪平均7.8天,偶尔暴雪,通常过程很快,时间很短。连续出现的暴雪更是少见。

   三问:北京无雪南京暴雪 这是“北雪南调”?

  南京1月份已经三场暴雪,最嫉妒的是北京人,因为据说今年全国降雪态势图是这样的: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中央气象台在1月22日发布过这样的图:

  

  其实,当天也不是没下雪,而是撒了一点点,首都人民显然不会满意。

  

(北京今年城市绿地里的初雪,仿佛地毯上撒了点烟灰)

  气象部门统计,北京常年初雪日为11月29日(1981-2010年平均),今年冬天,北京的初雪比常年晚了53天,而且从2017年入冬至今,北京也一直缺乏明显的降水(没有下过一次雨)。

  有专家分析,长江流域和北京等华北地区,产生降雪的大气环流系统,并不完全相同。况且,北京太过干燥,空气湿度低,仅仅15%左右。今冬以来每次冷空气过境北京都是只降温不降水,更难下雪,毕竟雪对湿度的要求更高。

  而这一次南方的暴雪,主要是因为冷空气南下和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在长江中下游上空,水汽充沛,所以,从24日开始,陕西中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等多地都出现了大到暴雪。

  总之,这不是什么“北雪南调”。

   四问:暴雪既是灾 可以“累觉不爱”吗?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说,“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

  雪的好处显而易见:缓解冬季的干燥,清洁城市的空气,冷空气带来寒冷,也有雪后气压升高的连续晴好天气。何况今冬以来肆虐的流感,也将因为空气湿度提高,质量提升,而被抑制传播。在农村地区,雪更是对抗病虫害,保育农作物的恩赐之物。

  当然,城市越大,暴雪带来的影响则越重:交通受阻、停课停工、树木和公共设施损坏、水电气等市政供应负荷加大,心血管疾病突发的病人增多,总之,城市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政府的组织动员和协调能力,市政设施和设备的运行效能,都要在雪中提交答卷。

  

   五问:北半球轮流遭遇大暴雪 何处能“静静”?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我国遭遇了入冬以来的“最强降雪”,而近期北美、欧洲等地区也遭遇了暴雪等极端天气的侵袭。比如2017年岁末,欧洲遭遇大范围的暴风雪天气,2018年美国东北部遭受暴风雪和低温天气影响,此外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在今年元旦期间出现了极寒天气。”

   

  那么北半球多国出现暴雪极寒天气是否具有关联性?高辉解释,一般来说,北半球不同地区冬季雨雪天气的影响系统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比如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主要为东亚冬季风成员,包括西伯利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等,这些系统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但另一方面,大气运动并非孤立,例如北半球极涡中心位置的差异,会对亚洲或欧美产生不同影响。”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特别是极涡南下,会导致各地出现强降雪和“极寒”。短期内,人类除了积极防御,别无他法。

  但是暴雪总会结束,寒冬也有尽头,而之后的春夏季节,我们仍然有可能被连阴雨、短时强降雨、热浪酷暑等极端天气袭扰。日趋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带来严重损失或损害。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至2013年,全世界大约87%的自然灾害、70%以上的经济损失,都与干旱、洪水、低温冷害等气候灾害或气象条件直接相关。

  专家预测,如果任由现在的气候变化趋势发展而不加遏制,全球气温再过几十年可能就会迈过《巴黎协定》设定的平均上升2摄氏度的红线。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已前所未有,!世界各国共同携手采取应对措施,已经不能再迟疑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应该是共同的选择。

  

  (王晟 采写/编辑  图片源自中国天气网、新华网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