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代表谈“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18年01月27日 20:47:3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江苏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生活中,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同一件事情,在这里只需要一天,在那里则需要5天才能办妥。为何所需时间相差那么大呢?

省人大代表吴协恩

  省人大代表、江阴市华西新市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认为,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省各地办事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参差不齐,没有统一,从而影响了老百姓享受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吴协恩说:“过去需要办一些事的时候,这个部门跑到那个部门,有的还不知道怎么跑,政策也不了解。现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标准了,比如说什么事情办,要多长时间,它都标准化,就杜绝了过去的那些包括不作为、懒政等行为,是一种为民的机制。”

  “整个程序让你清清楚楚,省掉了很多很多不必要的节点,省掉了很多部门各自为政的氛围,今后老百姓去办事,不该花的钱就是一分也不要花了,老百姓办事就更有底了。这样一来效率就更高了,老百姓的满意度也就更高了。”

  吴协恩还认为推行不见面审批,加大基层政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反腐利器”。

  但是,吴协恩也提到,由于江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基层政务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必须要“稳步推进”。

  吴协恩说:“因为现在是在试点,在试点改革中,难免可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比如说发达地区可能推广的更快一点、更早一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照搬照抄,可能有的地方还不一定适应,所以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能够做到的加快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去做。”

  基层政务服务,面广量大,千头万绪。如果加快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将极大拉升我省政府服务的质量水平。

  省人大代表、连云港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巷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秦泗花认为,过去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省人大代表秦泗花

  秦泗花说:“这几年,我们社区坚持把每次会议结果、每项决定内容都张榜公示,让居民参与评判,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社区工作的规范化,也让社区工作的质量得到提了提高。每项会议都有完整程序,包括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会议决议,都会做得很规范。基层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拉近了我们跟社区居民的距离,现在我们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基层政务公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旦完善,形成规模,将会像工厂里车辆生产车间一样形成规模化、量产化,建设老百姓也将在各方面享受到政府高质量的服务。这项工作,目前在全国来说,也是处于探索阶段。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周慰蔚  编辑:杨艺、黄河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