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江苏文学院在南大仙林校区挂牌成立,著名作家毕飞宇担任首任院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毕飞宇说,“学院派作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江苏文学院将为青年作家的成长成才尽一份力量。
“由于各种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我国以前有很多作家是自发的、自然的成长轨迹,好处是来自草根与泥土,缺点是学养不够,后劲不足!”谈起设立文学院的意义,毕飞宇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意识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未来,自然的与自发的作家依然会出现,但是,更多的作家将来自学院,更多的作家将接受学院的文学教育,这是一个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发展轨迹。”毕飞宇进一步说,从全球来看,今后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来自学院,“无论是学术素养还是美学评判都能上一个台阶,作家在起步阶段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因为学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切磋、沟通平台。”
毕飞宇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自发的自然的作家,“摸索阶段的困惑与无助,像一个巨大的黑暗,时时刻刻煎熬着自己!”毕飞宇认识很多这样的作家,“走在那样的弯路上,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外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个时候,如果有那么一个平台,有众多的机会,那就是作家文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梯。”毕飞宇认为,文学创作尽管是自我的,但文学经验、文学事件一定无法离开广阔的实践与交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家获取大量信息、掌握创作技巧、提升审美水平。“我这些年来,认识了很多国际性的大作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作家个人掌握的信息量非常惊人,如诺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他聊天,似乎在与一个图书馆对话,时时刻刻充满了惊喜!”毕飞宇说,与国外优秀作家比较起来,中国作家整体上的文化素养要相差很多,“也许,有的作家靠一时的灵气‘一鸣惊人’,但往往是昙花一现,甚至于一辈子就在重复自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能从‘私我’走向‘大我’,无法把自己的才气转化成文学创作的才华。” 毕飞宇提醒,这些作家的“成才”捷径可能在以前特殊的形式下还能管用一时,而随着这些年世界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对文学的创作技巧、审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者的阅读需求更是水涨船高,“很难想象,在现在的形势下,一个作家能够仅仅靠‘小聪明’能够在文坛上扎根,他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学养功底!”当然,毕飞宇强调,“学院派”也不是包打天下,一个作家诸如审美感觉与境界等方面,往往很难说靠培养可以养成,“或许需要诸如天赋以及多种多样的养成方式。”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成立了省级文学院,与此同时,很多著名高校建立了诸如“创意写作”等专门的文学创作学科。江苏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上分外醒目,许多人都对江苏的文学现象表示惊奇,作为一个局内人,毕飞宇认为江苏文学没有秘密,那就是梯队完善,“江苏文学的后起之秀总能够隔三差五地冒出来,他保证了江苏文学的存在感,他提升了江苏文学的新鲜度。可以这样说,江苏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新人的成长,离不开新人顽强而源源不断的上升力,而正是这样的‘发展态势’,呼唤着江苏成立文学院。”毕飞宇表示,江苏文学院成立之后,将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学历教育为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硕士,非学历培训包括高级研修班、普通培训班等,“我一定会来上课,而且与以往上课不一样,不是选经典作品进行解析,而是直接解析学员的作品,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切实提高学员的创作水平。”他同时透露,今后江苏著名作家都会走上文学院的讲台,为年轻作家授课。同时,文学院将依托南大文学院的学术研究优势,持续开展品牌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来吧。这里一定是苛刻的,但这里也一定是温暖的。为了你的成长,这里预备了足够的长、宽、高。”毕飞宇向众多年轻作家发出了邀请。
(来源:交汇点 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