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最后的黑白胶片电影,记录着他的“芳华”!

2018年01月22日 14:45:39 | 来源:江宁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细长的白水泥台阶,

斑驳的漆黄色大门,

朴实的座椅,粉刷的墙壁,

老式的荧幕和放映设备,

江宁藏着一个非常“芳华”的电影院。

它就是

横溪街道陶吴中心广场的右侧,

始建于1976年的陶吴影剧院。

它还保持着它当年的模样,

旧时光从未走远,

经典复古,

仿佛做了一个上世纪的梦。

老场景 依旧如故

  上世纪60年代,没有舞池歌厅,彩色电影的传入,为城市人带来福音。随着观众越来越多,播放越来越固定,可以遮风避雨的观影场所成为大众需求,市县政府出面将庙宇、礼堂改造成电影院。

  陶吴影院没有城市影院的豪华,没有舒服的沙发和先进的音箱设备,一排一排的老式木椅,在散场的时候会发出一连串的“啪嗒,啪嗒”声。

  一共是1046个座位,现在大概1000个座位,拆了两排。

  院木门窗户透出的光,影院的椅子在讲故事。

  座椅上留着一本泛黄的乐谱,故事的开始不知去向。

  剧场两侧明暗相隔,这座影院本身也像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

  这里的场景仿佛电影中的老胶片一般,时光停滞几十年了,依旧如故。

我会一直守着它,哪儿也不去

陶吴电影院的前身是大礼堂,

电影幕布前是木质半月形舞台,

这里曾留下多少人的芳华岁月?

  “我是个老放映员,它们是陪伴着我大半辈子的老家伙们。

  王则友今年68岁,但从身形和精气神来看,感觉要比同龄人小上一轮,他打趣说也许和自己一直想要留住电影的胶片时光,让时间慢慢走有些关系。

  自1971年进入电影公司工作,王则友就一直没离开过电影,从陶吴电影院建成后,他就一直守着这个剧院,一守就是一辈子。

  虽然现在已经改用数码放映机了,但有空的时候我还是会用胶片机来给孩子们放放老电影,让他们感受一下过去的荣光。

  放映胶片的16毫米和35毫米松花江5502DX电影放映机,已经是南京仅有的还“在岗服役”的“珍品”,是王则友1986年自己出钱买的。

  这部宝葫芦的秘密一共8本,这一本是35毫米的,长度在10分钟。

  拿出胶片装进放映机,机器带动胶片旋转,幽白的光束从放映室的小窗口投出,越过一排排黄色的翻凳木椅,投映在老式半月舞台上泛黄的幕布。

  黑白的画面配着留声机的缓缓倾诉,旧时光重现在光影里。

  现在,空空的剧场一个月难放上一部电影,王则友也早就退休了,但他还是坚持每个季度给放映机做保养,时不时拿出胶片给孩子们放一放,告诉他们电影过去是怎么来的。

  我热爱电影,离不开电影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守着它,哪儿也不去。

他,

将最美的年华,

凝固成胶片上永恒的黑白剪影;

他,

走过时光一路前行,

将深藏在内心深处无人可解的孤寂抛诸脑后。

老的播放手段可能终归会被时代淘汰,

但那段记忆不该也不能被遗忘。

  (来源:江宁发布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