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宿迁这些目标值得期待!

2018年01月20日 11:19:04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zcsheng1801217

  政府决策关乎群众生活,群众心声连接政府导向。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展望2018,报告中就新一年政府工作提出的目标,紧扣百姓诉求,涵盖多个民生领域,回应群众关心期盼,成为新一年我们共同的期待。

  【报告·说】

  新一年,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一辆辆进进出出的车辆,忙忙碌碌装卸发往全国各地货物的工人,给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快递配送中心增添了无限生机。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是我市以“生态+特色”为方向,设立的8个先进特色产业园之一。如今,特色产业园已成为吸引大项目的重要载体,也激活了一方经济。

  如何坚持总量集聚与结构升级并举,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新一年,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质态、做优做强,提升产业层次和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三方面来聚焦实现。具体围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推动新特产业跨越发展,抓好8个先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推进项王故里三期、骆马湖影视基地、三台山·骆马湖山水绿廊等重点项目。确保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10 个,着眼打造千亿级产业,加快集聚产业配套项目和关键环节企业,列市重大工业项目扎实推进,进一步提高各类开发区承载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宿迁(上海)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报告·说】

  新一年,稳定实体经济运行

  “实体经济体量较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还不稳固”,这是我市2017年经济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新一年,提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定实体经济运行。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争取全年新增直接融资220亿元;推广天然气大用户合同交易,扩大直购电规模;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探索与中西部地区共建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基地;优化帮办服务,深入开展“三服务三促进”活动,帮助化解难题……

  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定实体经济运行,新的一年这样做:扎实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深入落实“七优”政策;去杠杆,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成本,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补短板,积极推进重大项目、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引导兼并重组,鼓励技术改造,推动股改上市,促进规模发展。切实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用能供给,优化金融供给,优化人力资源供给,优化物流服务供给。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正面激励、负面惩处等措施,优化帮办服务。

  【报告·说】

  新一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农业大市宿迁来说,农业始终是发展的中心、重心,时刻牵动着市委、市政府和591万宿迁老百姓的心。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掘金,通过多年超常规发展,宿迁的农业已旧貌换新颜。

  新一年,为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必然是高科技的。

  全年建成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高效农业基地25个,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年内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40%。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一村一品一店”建成率70%以上,新建家庭农场集群及综合服务中心10个以上。加快建设5个特色田园乡村,扎实推进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点亮乡村”工程……新一年,通过打造品牌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建设美丽乡村,让宿迁农村全面振兴。

  【报告·说】

  新一年,增强城市能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一年,我市将坚持强功能塑个性增活力,不断增强城市能级,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按照“生态、精致、时尚,充满人文关怀”建设定位,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新一年,推进西楚活力街区、苏州风情街、万达广场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厕所、农贸市场和垃圾“三场革命”,全年新建14座“街坊公舍”;新建5条主干路及40条支路,改造34条道路,着力缓解交通拥堵;年内新(改)建30个街头绿地、小型游园;实施街区更新计划和“趣城”计划,启动10条街区创新性改造;推进骆马湖宿迁大三角控制区退田还湖生态工程。实施“文明20条”拓展延伸工程,推动文明建设由市区向县城拓展、向农村延伸;加快综合客运枢纽、上海路、迎宾大道建设,徐宿淮盐高铁开展全线铺轨,合宿新高铁争取年内开工,启动宿连高速和大兴、泗洪通用机场等前期工作,完成宿连航道初步设计。

  【报告·说】

  新一年,优化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2014年 到2017年,历经3年时间,全长 5.2 公里的马陵河迎来了新生,从过去脏乱臭的代名词,变成了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

  新一年,从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高生态环境容量、优化生态建设机制入手,坚持源头治理和生态修复并重,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新一年,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碧水蓝天成为常态。

  新一年,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清风廊道”建设;严格落实“水十条”,系统推进民便河等17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落实“土十条”,推动农药化肥减量,推进土地盐碱化整治;开展生态修复,巩固“两湖”禁采成果。40%以上行政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8%,加快100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严肃查处破坏环境行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完善绿色交易平台,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报告·说】

  新一年,全面深化改革

  自去年初以来,我市围绕“减权去利便利化”,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新一年,通过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和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牢牢把握“减权去利便利化”,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新一年,坚持把发挥好市场、政府“两个作用”作为核心,把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作为主要任务,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更大程度释放制度生产力。

  新一年,着眼更加深入的“放”,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深化资格资质改革,扩大“先证后核”范围;着眼更高水平的“管”,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五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着眼更高质量的“服”,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快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代办帮办服务点建设。

  新一年,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动农村“三资”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新一年,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中心城区基础教育阳光招生,加快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民办学校规范发展、特色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二级以上社会办医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完善医保结算方式,健全分级诊疗制度。

  【报告·说】

  新一年

  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

  百姓腰包鼓起来,社保织网密起来,教育均衡动起来,医疗服务好起来,工业经济扩量提起来,中心城市内涵升起来,脱贫步伐快起来……2017年,宿迁老百姓在教育、养老、就业、城市管理等方面拥有了更多实惠,获得感十足。新一年,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一年,我市将聚焦“医教水住行”“法访文保收”,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启动11所中小学校和13所幼儿园建设;完成新一轮村居卫生室提档升级,实施乡镇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办好“1+X+1”系列赛事,切实增强时尚体育城市影响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以上、低收入农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保参保率100%;落实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孤弃儿童保障标准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用足用好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扎实开展“三进三帮”“挂村包户”活动,年内完成10万低收入人口和40个经济薄弱村脱贫。完善多元化治理,突出标准化治理,推进专业化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宿迁建设,推进法治信访和阳光信访建设。

  放大“全”,聚焦“小”,凸显“民”,新一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8,宿迁值得期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