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宿迁市全力推进“133”城镇发展格局,按照城市功能、田园综合体和生态涵养三大类布局,各乡镇也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8年,宿迁市将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全力推动“三农”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今天播出第三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宿迁市是农业大市,但农业发展是在基础弱、条件差、底子薄的状态下起步的,农业发展出路一直是全市上下探讨的课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宿迁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
打造品牌农业
推进农业工业化生产,深入实施农业生产机器换人、绿色环保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两大工程”。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全年建成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高效农业基地25个;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和冷链加工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生态健康渔业示范区,打响生态农业品牌。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年内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40%,促进农业由增产量向提质量转变。
宿迁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殿闯:“品牌农业的一方面要保证量,另外一方面也想保证品质。你不能一家一户分摊去种,这个不方便来做这个事情。所以说在打造品牌农业方面,我认为咱们政府工作的布置,应该是贴近我们的实际,可以说接地气,这个是有措施保障的。”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培力度,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
加强农业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引进和培育,打造贯穿一二三产的产业链条,确保“一村一品一店”建成率达70%以上。
积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新建家庭农场集群及综合服务中心10个以上。
宿迁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殿闯:“你看我们家庭农场的数量我们全省排第一,那么为了提升家庭农场的质量,咱们宿迁市创新有一个做法就是,我们建设家庭农场集群。我们每一年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都有所提升。应该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事关我们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只有这些经营主体建设好了,才有能力去带动我们的小农户,一并步入我们现代农业的这样发展的良性轨道。同时也只有通过经营主体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使我们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来进一步完善。可以说从长远上,来为我们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建设美丽乡村
围绕好产业、好设施、好机制、好环境、好生活“五好标准”,加快建设5个特色田园乡村。
扎实推进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改革创新、富民增收的示范之路。
提高农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级,完成12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等级公厕进镇入村,努力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宿迁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殿闯:“这个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一共是437个字符。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它就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那么在这个内容当中还有八个具体的创新。我的理解,从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个理解,因为毕竟是一年的工作,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分散开来,做事情有个轻重缓急。我个人也建议就是咱们政府接下来下一步工作考虑当中,你比如说把我们的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