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南京科学家入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研究项目和生活息息相关

2018年01月13日 07:01:48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你知道吗?农作物也有生物钟,有一套生长作息时刻表,通过一个便携式检测仪,科学家们就可以摸到它们的“脾气”,预测它们的生长形式。

  1月12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10位年轻女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其中,有两位获奖女科学家来自南京,她们是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沛芳和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朱艳。

  朱艳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研究农作物生物钟,建“智慧农业”模型

  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我们的身体有一套生物钟。你知道吗?跟人一样,农作物也有“生物钟”,有一套生长作息表。不同的是,人的生物钟总是按一天24小时来算,而农作物的生物钟则是贯穿整个种、收过程。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朱艳研究的就是农作物的“作息表”,被誉为“未来农业预测师”。“每个作物都有自己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不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朱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团队所做的,就是通过无数的实验得出各个作物的生长规律,给它们定制出最优种植计划,并精准预测出各个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从而提高作物种植效率。

  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全球极端气候越来越多,尤其是气候变暖,导致长江上游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上升,咸水往内陆发展、土壤盐渍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等多个方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南京人餐桌上少不了的芦蒿、茼蒿,可能会消失。在采访现场,朱艳表示,其实,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情况。

  朱艳介绍说,她的团队设计了独一无二的“智慧农业”模型,目前,水稻、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的模型都已建成,并在全国各地得到应用。以南京人喜欢吃的茼蒿为例,在它们遇到极冷或者极热环境之前,他们的模型就能根据相应的气象预报作出相应的管理调控措施。“比如让它们的播期提前,或者给它们喷上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调节剂。”朱艳说,这样就能更好的应对气候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降低极端气候给产量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也将不断进行。“由我们提供农业管理调控措施,负责育种改进的科学家也会致力于研究出能够抗低温、或是高温的茼蒿品种,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未来会吃不到茼蒿。”

  王沛芳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致力于水环境改善,因地制宜找突破

  另一位获奖者,河海大学王沛芳教授则带领团队致力于水环境质量改善。他们主要针对湖泊、水库及河流特点,探寻不同类型污染发生的机制和传输过程,把握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研发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经过潜心调查与研究,她的团队不仅发现了太湖入湖河流及沉积物对湖泊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规律,同时还获得了30多项河流氮磷净化发明专利,为有效降低太湖水体中氮磷浓度、改善太湖入湖河流水质、进而减少藻类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沛芳表示,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她目前正带领团队在南京进行光催化方式消除河道黑臭及污染的“终极测试”。她说,“这种方式主要针对有机物等重度污染的黑臭水体。”另外,她的团队还在进行一种净化型水体护坡的设计和试验,“这种护坡能够截污、自己培养微生物、净化水质,比生态护坡还要再复杂一些。”她说,这两项专利有望今年在江苏等地的“水专项”行动中应用。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