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近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科研团队与中、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对新材料石墨烯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石墨烯能随食物链传递,原本鲜有机会直接摄入石墨烯的高等生物,也可能间接“吃到”石墨烯,从而引发健康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环境领域权威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石墨烯是什么?】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厚度仅0.335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但硬度却是同规格钢的200倍。它在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性能优异,应用潜力巨大。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毛亮介绍,目前,研究石墨烯对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对陆地高等动物影响的工作还在进行。将来,石墨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生物作用机理将更加清楚。
【石墨烯的应用】
●石墨烯电池
浙江大学高超团队研制出新型铝——石墨烯电池,短短几秒便可充电完成,循环充放25万次后依然电力十足,同时,这种电池可以在零下40摄氏度到120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可谓既耐高温,又抗严寒。此外,反复弯折也不影响其性能,即使电芯暴露于火焰中也不会起火或爆炸。
●石墨烯技术让水体“自我保健”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发生严重供水危机。10年后,太湖水质显著改善,作为“河长制”发源地,无锡在治水之路上就引入了石墨烯技术。将长得像“渔网”的石墨烯光催化网放在水里,只要有可见光,它就可以帮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认为,石墨烯光催化技术的作用类似于“中药”,对水体具有保健作用。
此外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半导体材料领域、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因此,石墨烯的大量使用势必导致其进入自然环境,评估它的潜在生态风险尤为紧要。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