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落地一融合,南京做好创新大文章

2018年01月08日 07:03:12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位于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江苏皓之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公司自主研发的“云饰衣”虚拟试衣终端机上进行测试。该公司拥有多项自主创新研发的专利技术产品,将国际领先科技与传统服装行业完美融合,实现定制新潮流,引领和创建服装产业新生态。

  刚刚过去的2017年,南京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市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今天起,本报推出“回眸2017特别报道”栏目,对过去一年南京市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和民生实事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报道。

  2017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回眸2017年,南京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破解科教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充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够顺畅等问题,组织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户,15个高新园区整合设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长……科技创新为南京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整合设立15个科技园区,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全新载体

  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创新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2017年11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园区整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南京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方案》。 

  按照“一个牵头园区、一个管理机构、一个国资平台、一个主导产业”的原则,在全市整合设立15个高新园区,并统一支持政策、统一园区品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考核体系。此轮科技园区整合,就是最大限度整合科技园区资源,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全新载体。 

  一个多月来,科技园区整合工作顺利推进,催生了一批适宜创新的种子生根萌芽、茁壮成长的“创新熟地”。

  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整合了百家湖、九龙湖、江苏软件园、空港、东山五个片区共15个子园。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从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及直属单位抽调21名精干力量组成了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专业团队,2017年12月5日所有人员已全部在无线谷集中办公,而且都已经肩扛“新牌子”跟踪洽谈项目。

  截至目前,15个高新区已经全部挂牌,并设立了园区科技创新投资平台,总注册资金114.2亿元,将重点支持园区内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参股等。 

  这些高水准科技创新平台的打造,通过不断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为南京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原动力。 

  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将对整合设立后的高新园区开展综合发展评价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全市高新园区建设发展水平。下一步,南京市还将出台相关文件,从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专项实施、校地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支持高新区的政策。

  66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2017年9月,南京启动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校地各方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强力推进,短短两个月,首批31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组建66家新型研发机构。 

  传统研发机构往往承担了众多社会职能,掺杂了多种因素,导致功能定位不清。南京此次建立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机构功能定位上区别于传统研发机构,不仅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更加关注前沿研究及注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南京江北新区签约共建的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是首批落地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心副主任游石基告诉记者,研究院已经注册完成,运营公司也成立了,一切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研究院将为清华大学高分子所和清华海归提供技术转化平台,预计今年3月,产业化将有突破性进展。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继术去年有了新身份:南京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叶继术介绍,研究院将以医疗器械、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等项目为主,跟踪健康产业顶级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创新成果,引进落地转化。与以往的研究院不同,研究团队价值实现的方式不是单纯拿工资,而是推行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创业导向和薪酬制度,目标是通过10年努力,培育上百个健康领域高科技企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 

  筑巢引凤,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布局南京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2017年10月9日,小米科技华东总部项目在建邺区正式落户,这是小米科技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设立的首个地区性总部,从初次见面到最终签约只用了70天时间。 

  小米科技是一家拥有1.5万余名员工的实体经济互联网公司,是我国“互联网+”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之一。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坦言,去年,小米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需要进一步开拓发展机遇。公司高层首先想到了南京,因为小米在多年前就曾与南京有过研发项目合作。另外,建邺区“一地五中心”的规划布局,与小米科技的战略布局也很“匹配”,可优势互补。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去年,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布局南京,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强劲动能。

  ——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南京软件谷建设研发中心,在江宁开发区建设手机与面板后段模块制造基地,在浦口区建设半导体供应链基地,在南京开发区建设智能电视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属企业航天神舟智慧系统技术公司拟与南京商旅集团在南京共同建设“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园”,重点围绕公共安全、科技型农业、食品研发、互联网物流等领域的新技术加强合作与应用;

  ——落户江北新区的国际集成电路芯片研发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将与专注于高科技和无线宽带技术(5G)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和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美国知名集团合作,逐步引进高端可编程芯片、5G通讯技术等相关核心专利和技术,在新区打造东方“硅谷小镇”。

  ……

  来自南京市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去年全年,南京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口径)达到9700亿元,同比增长10%,科技服务业收入年底达2200亿元。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超过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万件。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8.5件,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年召开的第一场大会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动员令已经发出,南京创新发展又迈上了新征程!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陆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