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中的张奕墓志铭。
国家一级文物张奕墓志铭是无锡碑刻陈列馆收藏物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块碑刻,至今已951年。12月30日获悉,有碑刻研究爱好者在《四库全书》中发现了张奕的另一篇墓志铭,其所提供的信息更为细致丰富,让人们更全面地看到了这位无锡北宋乡贤充满正能量的一生。
无锡碑刻陈列馆存有宋代至民国时期的历代碑刻近百通,现有国家一级文物5件,张奕墓志铭就是其中一件。它摆放于碑刻馆明伦堂内,全称为“宋故朝奉郎、太常博士、三司推勘公事、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君墓志铭并序”,刻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土于羊腰湾,是我市唯一发现的北宋品官墓志。在张奕墓志铭旁边还有一块跋文,由当时的举人裘廷梁与监生刘继增撰写,对墓主的仕历及有关史实作了精准考证,并附记了该墓发现经过,是人们了解1894年无锡文保行动的原始材料,尤其珍贵。
无锡碑刻陈列馆周馆长介绍,张奕为北宋无锡人,乙科进士,墓志铭载“其在乡里以行义称,及出而仕,尤长于时务,遇事不苟”,所过之处官声都非常好,是一位好人好官。“阅读张奕墓志铭原文,对照跋文中介绍张奕的内容,可知裘廷梁的考证有很多精彩之处,但也存在少许疏漏”,不过周馆长表示,日前在“四库全书”中发现了另一篇张奕墓志铭,对比印证后,可对张奕其人其事做出更为准确的释读与介绍。
据了解,碑刻研究爱好者石雨在《苏魏公文集》中发现了张奕的另一篇墓志铭,该文集又被辑入《钦定四库全书》。这篇墓志铭题为“朝奉郎太常博士张君墓志铭”,对照羊腰湾出土张奕墓志铭,两者在反映张奕出色宦绩方面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如张奕在台州(今浙江台州)任官时遭遇特大洪灾,他及时安置百姓,组织抢修堤岸;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时,准确审核死刑案件,纠正了司法部门错判死刑的失误等等。而“朝奉郎太常博士张君墓志铭”对张奕生平记载愈加曲折感人。其中特别提到,张奕虽出身富室,长期在外地任官,却一直只靠薪水维持生计,生活俭朴,从不取赀于家。张奕在京师患病逝世,医药费、丧葬费等竟没有足够余款支付。此事使得同事们都感叹敬佩“其廉且介”。
经裘廷梁等文保人士复建后的张奕古墓如今早已湮没,我们只能在碑刻馆里通过出土墓志铭追忆这位无锡乡贤,而更多历史文献的佐证无疑为此锦上添花。周馆长表示,无锡历史文化保护方兴未艾,希望民间文保队伍日益壮大,让文物资源内容更丰富。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