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洋面孔!她是常工院第一位留学生记者

2017年12月30日 19:25:44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您好,我是大学生通讯社记者,请问学长您为什么会选择去当村官?”上周日,在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一场“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校友论坛上,一位金发碧眼的“洋记者”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

  这位名叫爱曼的女生,来自哈萨克斯坦,是常工院2016级“一带一路”留学生,目前就读经济管理专业。而她,也是该校史上第一位留学生记者。

  学生记者、学霸、热心肠……走近这个“洋面孔”,发现她的标签还真不少。

爱曼(左)在采访中

  一次意外尝试,让她成了学校“第一人”

  今年9月开学,学校社团招新现场,大学生通讯社社长张春旸被眼前这位操着浓重“外国腔”中文的留学生惊到了。反复确认后,他把爱曼的名字写在了报名登记表上。“原本以为她只是抱着‘玩票’的心态来体验中国学生的社团生活,不曾想她居然熬过了艰难的两个月实习期,正式成为了第一名留学生记者。”

  爱曼说,其实,加入通讯社,她是为了交更多的中国朋友,学习汉语。“虽然我不懂什么是采访,什么是记者,但听说可以跟中国师生面对面交流,所以我想试一试。”

  爱曼在通讯社的主要工作是学校重大新闻的微信报道。加入不久后,爱曼的采访“首秀”来了——报道教职工羽毛球赛,这可愁坏了部门负责人孙威。“我担心她不善于采访,就跟在她身后观察她这一组的采访情况。”采访效果出乎孙威的意料,“虽然中文不流利,但她很有耐心,采访技巧也利用得当,整个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结束后还不忘与被采访者握手。”

  入职两个月,发布3篇新闻稿,爱曼的“产量”还是很可观的。不过,她也遭遇过瓶颈:“学生记者真的太考验人了。采访时别人会听不懂我说话;QQ群开选题会我提建议,他们往往看不懂我在写什么;写文章也语法不通,总是有错误,所以刚开始我很沮丧,在这个社团只有麻烦别人。”

  不过,天性开朗的她,很快调整过来。“我为自己定位好了,我是这个社团的桥,就是跟留学生联系的桥。关于留学生的微信,都可以找我做。”她笑称,大学生通讯社应该叫“克服困难社团”或 “消除恐惧社团”,让她跳出舒适区,锻炼自己。

  跟中国学生考同张试卷,她是唯一全科合格的留学生

  2016年,常工院获批“留学江苏”目标学校,共招收了113名来自“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留学生,而爱曼通过努力也成功入选。

  因为汉语基础好,入学初,爱曼就作为插班生,被安排跟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学校国际交流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了让她更快地融入中文学习环境,专门安排了两位中国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她。

  陌生感渐渐消除,爱曼的“学霸”属性开始显现。大一至今,无论是晦涩难懂的中国经济学史,还是烧脑复杂的高数、概率论,爱曼都一举“征服”,即使与中国学生考同张中文试卷,也不在话下。据了解,爱曼是目前该校唯一全科合格的留学生。这个“新闻”,也在校园传开。

  能歌善舞的活跃分子,原来也是热心肠

  能歌善舞的爱曼,在校园里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每次国际交流学院举办活动,爱曼都会积极报名参加。留学生新春联谊会上,她热情邀请校领导上台共舞;社团展演上,一支哈萨克斯坦民族舞,让爱曼成为全场焦点。

  这个众人眼中的“开心果”,让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金政点赞:“靠谱”。“爱曼身上既有留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也不乏踏实认真的责任心。”

  去年开学初,一位留学生因饮食和生活等问题引起心脏不适。爱曼跟辅导员一起,把她送到了医院,帮忙挂号、问诊。“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一个人生病的无助,所以不希望其他人也经历那种痛苦。”于是,她主动承担起在医院陪护的任务,安抚病人情绪,帮助她度过了难关。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杨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