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对美食的热爱,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血液里。不仅对口味、卖相有讲究,对时令、原材料更是有不可动摇的执念。
苏州人口味偏甜,食物也常有一些可以体现甜蜜的元素。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甜甜蜜蜜的“苏式糕团” 。
糕团在苏州人的生活里,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到冬天,除了藏书羊肉外,苏州人肯定忘不了的还有糕团。各种小巧玲珑、五颜六色的糕团,一到天冷了就变得更加畅销。那一整块吃下去的满足,就好像降温到零度也不怕了。每块小小的苏式糕团,都凝聚着糕点师傅们的心血与汗水,致敬传统匠心。而接下来给大家推荐的这些糕团,大概就是苏式“匠心”的完美演绎了~
小店情怀
白玉方糕
在苏州东山的陆巷古村,解元牌坊边,就有这样一家白玉方糕店。
即将70岁的金师傅和老伴是这家店的主人。每天早上7点不到,两位老人就打开店门,开始磨米粉,煮红豆沙馅,开始一天的工作。
因为被央视味道栏目报道过的原因,方糕店生意自然是不差,但两位老人却不像生意人,不管生意有多好,每天下午两点之后都要停止做糕,开始磨制第二天要用的米粉。卖完了也不火急火燎赶工,只是悠悠说一句,没有咯,下次再来吧。能否吃到这块白玉方糕全凭运气。
白玉方糕制作材料主要是粳米粉、糯米粉、白砂糖和红豆,上百年来从未改变过。盛多少粉、摇筛子的快慢节奏,直接决定了方糕的松软程度,很考验功夫。接着是“开堂”。“开堂” 是指用一个锯齿状的工具,在盛满米粉的木盒里“抠”出凹陷的方形坑。然后把馅料填进小坑里,可别小看这红豆沙馅料,每天都要熬上四五个小时。再盖上米粉,由于盖上的米粉挡住了原来小坑的边界,所以,师傅“开堂”时稍有偏差,在这一步就会划错边界,导致露馅儿。脱模上蒸笼,静静等上几分钟,香甜的白玉方糕就出炉了。
红豆沙馅料香味扑鼻,糯米入口有嚼劲,咬上一口,满嘴香甜,不粘牙也不腻……闻着这一块块白玉散发的甜糯的香味,感受着江南特有的传统与朴实,这应该就是食物蕴含的魔力。
除了白玉方糕,金师傅做的猪油糕也一样很美味。
食物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同样的原材料,有的人做出来就如同嚼蜡,有的人做出来就色香味俱全。这些糯米粉、瓜子仁、枣子、赤豆在老人的手中,就变成了暖暖的味道。
当然,70多岁的爷爷他不知道、也不曾想过什么暖暖的味道,只是像吃饭、看报般自然地,做着白玉方糕和猪油糕。
这方糕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日常生活里最平凡的一部分,早就黏在了他们的生命里了。
梅花糕海棠糕
梅花糕海棠糕就像是一对亲姐妹,美丽的外貌,甜蜜的内心,带着烘烤的焦香,占据着苏州的街头巷尾,更占据了无数人心中的对于苏州美食的甜蜜回忆。
苏州的山塘街上,有好多地道的苏州小吃美食,都藏在这个“品味坊”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这家老山塘梅花糕海棠糕!
做糕的老师傅邓月明是苏州海棠糕梅花糕的代表性传人,也是家族里的第五代传人,做糕已经有20多年了。邓师傅所制作的海棠糕梅花糕,保留了最传统的味道,很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苏州本地吃客也是回头不断。
海棠糕的配料有红枣、金橘、芝麻、红绿丝……颜色真是好看!
别看海棠糕小小一个,制作起来可有好几道工序呢!邓师傅先用刷子将模具刷上油,然后把调好的稀面浆浇进模具里大约一半深,接着放上豆沙馅,再往上浇上一点面浆把豆沙裹好。过一会儿,又往面上撒上红枣、金橘、黑芝麻、瓜子等物,弄完之后,在铁盖上撒上糖,盖上铁盖开始烘烤。
在烘烤的过程中,诱人的香味不断飘出来。几分钟后,邓师傅将铁盖子打开,烤好的糕点朵朵似海棠绽放,十分娇艳好看。
至于梅花糕呢,邓师傅说要到下午三四点才会制作,上午时间只卖海棠糕,想吃的朋友要算好时间再去哦!
猪油赤豆糕
有人说,皮市街是苏州最甜的一条街,因为在这条街上有苏州最甜的两个人,做出了大家最爱吃的甜食——糕团和糖粥,这两个人叫做杨招娣、潘玉麟。
杨招娣糕点是皮市街上十分有腔调的糕点老店,苏州独此一家,无任何分店。这里猪油赤豆糕和赤豆糕广受好评,每天下午2点开门,一开门就排队,卖完截止。
问了几个正在排队的人,有的是这里的常客,吃了好几年了,经常准点过来买;有的之前来了几次,都非常不凑巧卖完了,今天赶早过来排队,终于要买到了,心里可乐呵了。
杨招娣糕点店分两层,楼下是店面,楼上是作坊。每天凌晨四点多,就要开始准备,七点半,作坊准时开工。上午九点多,楼上的作坊里已经热气腾腾,纯正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四只汤锅里放着四只传统的木桶,这就是蒸糕的家当。蒸出来的糕团都是“大块头”,直径将近20厘米,有6斤多重。因为是传统的手工方法精工细作,蒸好一块糕需要40分钟左右,糕团店每天的产量不高,一天也就是三四十个,所以一直都是“只有不够卖的,没有卖不了的”。
糕点的制作过程更是精细。负责搅拌赤豆和米粉的员工要一刻不停地搅拌,找出微小的米粉团一一捻碎,保证糕团入口细腻;平底锅外面放置挡风圈,保证火候均匀;蒸糕全部用木桶,里面放上竹蒸匾,一是渗透性强、二是环保绿色;蒸糕时米粉和猪油要一层一层往里加,既要保持均匀又要保持一定的紧密度;每蒸一次,木桶都要认真刷洗一遍,保证不粘锅……
瞧这一大块刚做好的猪油赤豆糕,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糕上面满是赤豆和猪油,闻着香香的,想必一定很好吃!
做了十几年的猪油糕,杨招娣用“精细”二字总结她的心得。这两个字,也正是苏式传统糕团传承千年的精华所在!
老字号记忆
黄天源
位于观前街玄妙观旁的黄天源,是一家名气响当当的糕团老字号,每逢节假日或过年前,一早赶来买糕团的顾客络绎不绝,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这家已经有196年历史的苏州老字号,的确在苏州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薄荷糕、玫瑰糕、猪油糕,还有过年一定要吃的糖年糕,都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用料实在,更是黄天源苏式糕团经久不衰的秘密。条头糕里有看得见的桂花,核桃夹糕里满满都是香脆的核桃肉,赤豆猪油糕里两者比例相得益彰……
万福兴
在东中市与人民路的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家苏州老字号糕团店——万福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宣统年间,当真是苏州糕团界最正点的老字号了。
无论什么时候来这里,生意都好得不得了。碰上节假日,更是要排上长队才能买到这些甜蜜的苏式糕团。
除了常年上市各类松糕、猪油糕等等,他家还随时令上柜应景糕点,比如“二月初二的‘撑月糕’”、“四月十四的‘神仙糕’”、“九月初九的‘重阳糕’”、还有“老苏州”人都喜欢的“黄糖年糕”......
明月楼
明月楼是很一家让很多老苏州念念不忘的糕团店。早饭时间,这里的生意尤其好。许多人都说,早上来一块热乎乎的猪油糕,能撑到中午都不觉饿呢!
桌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颜色的苏式糕团,红色的玫瑰糕、绿色的薄荷糕、黄色的南瓜糕、白色的猪油糕,光看上一眼就很有食欲。
可能因为开在住宅区的缘故,来这里买糕团的都是附近的熟客,口碑自然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苏州的糕团,这份记忆中的“甜香软糯”,一直深刻地烙印在苏州人的心中,成为一种苏式情怀。趁着今天晴好,去买块花色糕尝尝可好?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