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公道中学创建于1956年,学校以“公道教育、幸福师生”为办学理念,60年来,一直践行“面向农村,质量上乘,充满关爱,人人成才”的办学目标,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他们当中,涌现出“江苏好青年百人榜”张梅琴、扬州“十大教育感动人物”候选人朱乐峰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这所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有哪些秘诀呢?
“文明校园风采”专栏
今天来到扬州市公道中学 ,
精彩继续……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扬州市公道中学》
(观看约需6分18秒)
“目标理想”教育
激励青年学子有担当
人生之路,漫漫修远,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在公道中学,每一届学生,都会在18岁那年,迎来一场令人终生难忘的“成人礼”,这是学校为他们安排的一座人生驿站,让他们停一停,想一想,再重新出发。
扬州市公道中学学生:我叫范永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
扬州市公道中学学生:我叫董芸蓉,我喜欢画画,所以将来我想成为一名设计师。
扬州市公道中学学生:我叫黄亚楠,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我想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
扬州市公道中学副校长李兆兵: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帮助指导学生,进行人生学业生涯规划,到18岁的时候,我们专门举行成人礼,主要是想激励青年学子能够承担责任,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感恩励志”教育
培养学子感恩社会
高中,是很多孩子第一次经历如此艰苦的学习。为考大学而奋斗?还是为找工作而读书?学校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但更愿意告诉他们为“感恩“而学习。通过“感恩苦学”演讲比赛,庆祝教师节活动,老师与学生家长携手,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施恩”、“报恩”的品德。
扬州市公道中学学生朱颖:亲爱的妈妈,如今我已经步入高三了,快要考大学了。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我是那么的不懂事,不听话,那么地任性妄为,还常常顶撞你们…
朱颖的妈妈陈新花:我们家小孩有点内向,其实我知道她心里是有父母的,只是嘴上说不出来,现在以一封家书的形式说出来,我觉得挺高兴的。
扬州市公道中学思想政治老师卞建华:感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品质,我们认为,只有感恩,方能做到勤奋。如果一个学生连对他的父母都不懂得感恩,那么又何谈他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爱心责任”教育
引领学子传播正能量
感恩父母,感恩社会,需要用实际行动去付出。爱心一日捐、社区服务行、走进敬老院,许多学生在公道中学三年学习生活中,第一次尝试做一名志愿者,反哺社会带来的自豪和满足。
扬州市公道中学学生陈旭雪:想把这种快乐也传递给老人,也希望老人每天生活开开心心的。
扬州市公道中学学生王浩楠:作为高中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帮助这些老人在晚年的时候,多享受一些快乐的时光。
扬州市公道中学心理辅导老师王雨静: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传递一些社会正能量,将来希望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能够回馈社会。
“文化精神”教育
提高文明素养
学生的德育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但学生的成长更依靠自我教育。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学校建设了文学书画、音乐舞蹈、播音主持等近30个社团,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扬州市公道中学青漾广播社成员张宇彤:我之所以来这个社团,是因为我特别喜欢播音这块,然后我也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给同学们带去一些欢乐。
扬州市公道中学晨光文学社成员夏申颖:我是晨光文学社的一员,我觉得参加这样的社团,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扬州市公道中学团委书记吴正兵: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组建社团,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这些社团搭建了舞台,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子自立自强
在关注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老师定期到学生寝室交流,帮助学生养成生活自理能力,为学生排解生活上的困难。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推行多元评价,定期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烦恼。对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学校还配备了多种情绪疏导设施,用科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做一个生活自立、精神自强的新时代青年。
扬州市公道中学校长 党总支书记 沈文涛:我们主要实施五大教育――目标理想、感恩励志、爱心责任、文化精神、心理健康,从不同维度,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文明,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品位。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