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城市,每条街道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每条小巷都留存着抹不掉的记忆。
今天,青果君邀大家走进这条2500米的长街,这里是早晚高峰最繁忙的一条路段,也是许多常州人生长和生活的地方。
清潭路,一起听听它的故事。
曾经说起清潭路你想到的会是什么?也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建于此老建筑——清潭老街,沿清潭路一路走过去,两侧布满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商铺,传达出浓浓的“老常州”气息。更早之前的清潭路,你了解吗?
▲摄影:杨立
清潭路,位于广华门外,自劳动西路至陈渡桥,全长2500米。据《武阳县志》载:“小南门外一里许,有清水古潭,旧建有清水潭古祠。”相传明末清兵南下时,有两名秀才身怀亡国之痛,宁死不降敌,投潭而死,以身殉国,乡人感佩其忠,建清潭祠。
▲摄影:杨立
小南门就是广化门,广化桥向南一里许正是清水潭。解放后,古祠改为学堂,名为清水潭小学,也就是后来的永红小学。清潭村以祠得名,后来派生出地名清潭、清潭路、木清路、清潭院街、清潭清园等地名。
▲老陈渡桥
摄影:杨立
旧时,这一代许多人家以制作木梳为业,所以清潭路至怀德南路之间至今留有木梳路、木梳街的地名。
▲摄影:杨立
清潭路周围保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与劳动西路交界的兰园内有一块“山海镇”青石,相传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途径常州时,站着休息时留下的脚印。与长江路交界处有明代抗倭英雄、古代文学家唐荆川的读书处和墓地,今已辟为荆川公园。
▲新陈渡桥
摄影:杨立
1975年,因军工企业发展需要,常州第二无线电厂、继电器厂先后落户清潭,这里一度成为常州的电子工业集中地,1980年建设清潭新村时,将道路拓宽改造为沥青路面,现在的清潭路是城西的交通要道。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常州,越来越难再找到记忆里类似这样的光景,楼栋间阳光洒下来,坐在自家门前的小板凳上,和街坊邻里闲话家常,聊聊今昔巨变……
唯有清潭路这样的老街,见证着时代更迭,车水马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