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援疆六年 历经生死一度进重症病房

2017年12月25日 16:28:1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下午两点多,万朝林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拖着行李箱匆匆赶回位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公室。一盒泡面加火腿肠就是他迟到的午餐,然而援疆归来的他却笑称:“回到学校以后工作和饮食都规律了”。

  援疆六年 载誉而归

  “援疆六年,是我人生非同寻常的一段经历”,万朝林回忆说,“那是2011年8月,我正带着学生在四川调研,突然接到学校党委组织部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去新疆支援建设发展。”他觉得自己研究边疆史和民族史,正是专业对口,且符合边疆需要。在领导的推荐和家人的支持下,万朝林正式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的一员,奔赴新疆。这一去,就是整整六年。

  引领科研理念 带动科研实力

  刚赴任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研处副处长后,万朝林的屋子很快就成了当地教职工的俱乐部——“我带了六个大箱子,里面全是书!”业余时间,学校老师和家属们常聚在一起,听万教授绘声绘色地讲述香妃的故事、维吾尔族的来源、新疆的历史……

  “万教授为我们学校带来了科研新理念”,曾在该校担任英语教师的刘铭这样说,“以前学校的科研实力较弱,拿到的省级课题很少。2011年万教授一来,就为我们学校争取了两个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在万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科研氛围越来越好。”对此,万朝林笑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选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教他们做研究的方法。”

  大美新疆 割不断的边疆情

  援疆期间,万朝林平均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2017年1月,他被兵团党委调回兵团广播电视大学任副校长,这是对他援疆工作成绩的高度肯定。这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万朝林突然病倒了。那是在为申请项目的准备工作连续熬夜一个星期之后,又是一个通宵后的清晨,万朝林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准备好相关材料,接受组织谈话。顾不上休息的万朝林赶紧奔向谈话地点,迎接他的是新的任命通知,并且当天就要赴任。就在准备乘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时,万朝林突然“感到自己头颅内部涌出一股热流,脑袋晕乎乎的,脚下像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后来眼前一黑,迎面扑倒在领导怀里。”他谈笑着提起当时的情景,仿佛并不在意。兵团电大党委书记吴新平却十分后怕:“当时我们兵团电大的校长金勇钢在现场,发现万老师脚下不稳时,有熟悉情况的老师迅速给他吃了药,并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

  再次醒来,万朝林已经躺在在兵团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每天严控的探望时间里,万朝林见到了从南京连夜赶来的妻子乐琼华。“我差点连后事都没来得及跟你交代……”乐琼华回忆,“那是他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

  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们浑身插着管子,周围各种医疗器械,时不时突然响起的抢救警报声,让身处其中的万朝林寝食不安——躺了六天后,他已经瘦了好几圈。身为中学毕业班老师的乐琼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提前将丈夫带回南京养病。乐琼华回忆说,由于太过冒险,当时机场方面不允许“重症病人”上飞机,她哭着求情,终于把万老师顺利带回南京。回到南京的万朝林终于能睡得安稳,然而他一直心心念念着新疆的工作。休养不到两个月,身体刚稍有好转,心急的万朝林又坚持回到了新疆,迅速梳理好各项工作。

  三年之后又三年。“六年时间,他偶尔才回来,连换洗衣服都不带,在家待的时间非常短。”从四川跟随丈夫来到南京工作生活的乐琼华面临过很多困难,但提起丈夫万朝林的工作,她的话语满含骄傲:“万老师在新疆的工作对我而言更是一种教育,让我了解到边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初奔赴新疆时,万朝林的儿子还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如今已经本科毕业在国外修读研究生学位了。“他高考、大学毕业、申请出国时,我都不在……”提起家人,万朝林称自己亏欠很多,但妻子的理解支持和儿子的独立自主让他倍感欣慰和自豪。

  “新疆真大!真美!”圆满完成两届援疆干部职责,刚回到南京大学的万朝林提起新疆仍然很激动。六年援疆,他完成了让派出单位放心、让新疆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新疆的地理和历史数据他了然于心;沙漠、戈壁、湖泊、草原的自然之美他如数家珍;热情豪爽的新疆人民和五颜六色的民族之美让他感受到太多美好。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糜梦逸    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