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墙红砖,圆拱门廊,南京城北的迈皋桥老街最近变样了,不再是过去的脏乱差一条街,变身民国风情街,处处民国风。
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 573 条背街小巷已经完成整治,不少街巷已换了新颜。据悉,明年,南京还要整治 600 条街巷。
△迈皋桥老街
迈皋桥老街散发民国韵味
凡是住在城北的人都知道,迈皋桥老街是一条脏乱差的街巷,过去污水横流,沿街各种小食铺,小商小贩占道卖菜。如今,再到迈皋桥老街转一转,这里已经变身民国风情街,很多人都大呼:" 不认得呢!"
迈皋桥老街全长 1.3 公里,南至北固山路,北至和燕路,民国时期就存在。今年,迈皋桥老街建筑进行了仿古改造,打造一幢一景。现代快报记者一走进街巷,就见到一幢钟楼,灰墙红砖,圆拱门廊,你很难想象这原来是一幢破旧的老楼。再往里走,每一幢建筑都散发着民国韵味,连菜场、公厕都变身民国风。" 迈皋桥 " 传说中原来叫 " 买糕桥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 " 迈皋桥 ",这段传说也登上了沿街的文化墙,同时墙上呈现了全国各地的糕点文化。
△迈皋桥老街的钟楼
迈皋桥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副主任杨小梅介绍,除了建筑的出新改造,还同步进行了杆线下地,路灯更换,城市游园打造、南十里长沟二支还进行了河道环境整治。老街还实现了智慧化,街巷公共区域的 WiFi 全覆盖。街上还设置了智慧信息岗亭,可以拨打两分钟的应急电话。老街新安装的井盖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地下污水漫溢的情况,及时发送到维护人员手机上。以后,市民还可以扫街巷二维码,了解老街的前世今生。
△迈皋桥老街公厕
据悉,明年 5 月前,迈皋桥老街将全部整治改造完。
△迈皋桥老街文化墙
三条巷沿街泔水统一回收
今年的背街小巷整治,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不仅街巷的 " 面子 " 变美了,一些隐藏的藏污纳垢处也干净了,还采取了长效治理措施。
南京市城管局市容景观处处长王吉贵表示,不少背街小巷是餐饮聚集的地方,不少商家将泔水直接倒入窨井,藏污纳垢。这次整治中,部分街巷实现了泔水回收。
迈皋桥老街上有餐饮店 96 家,现在每一家都摆放了专门的泔水桶,每天都有专人上门回收。一家麻辣烫店的老板李女士说,过去店里的泔水就随便给了收泔水的,不知道运哪去了,现在不仅一天三次回收,打个电话还可以随时上门回收。老街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黎元介绍,收来的泔水都集中到了附近的一个回收点,再运到浦口一家企业进行再处理,每天能收 40 多桶,杜绝了泔水随意倒入窨井的情况。
秦淮区三条巷,也是个餐饮店集中的地方。这次整治,所有的窨井管道都被疏通了一遍,窨井盖里里外外被清洗了一遍,洗掉了多年油垢。
△餐饮店泔水全部回收
秦淮区城管局市容景观科科长仇永泉介绍,过去一些店家图省事,就直接把泔水倒进窨井。这次整治为了彻底杜绝这种情况,他们请有资质的收运公司每晚沿街收运。此外,还让店家 " 承包 " 门前的窨井,互相监督,不仅自己不倒,遇到其他人倒要及时劝阻,劝阻不成要举报。" 同时,我们还让环卫工人在清扫同时,监督乱倾倒泔水的行为。" 他说,试点一个多月来,效果还不错。
专家建议,更多尊重居民和商家的意见
背街小巷究竟怎么治理?不少专家也来把脉。近日,南京市城管局邀请了南京、上海、杭州的专家共同探讨街巷精细化治理。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屠曙光认为,街巷整治首先要做好调查,要尊重街区原生态的文化和建筑原来的格局,尊重街区的原住民的想法,包括居民和沿街的商家的意见。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崧表示,部分街巷在设计方面有时太草率,没有设计就动工。" 应该建立工作流程和机制,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干。"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景观处处长丁勤华也来介绍上海街巷整治的经验。他表示,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这样治理起来就有了规范依据。他认为,现在街巷整治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同质化," 早上醒来,你从街貌来看,不知道是身在上海、南京还是杭州,街巷没有特色。" 他认为,各个城市的街巷要有文化的传承,要保留各自特色。此外,他也建议,街巷施工时一定要专业化,建筑装修的队伍一定要查验资质。" 要发动业主参与,了解政府对于街巷治理的规范。" 他说,街巷治理要建立可持续性机制,这条街巷要一直保持干净清爽,才是成功的整治。
明年 600 条街巷列入整治计划
今年,南京 573 条背街小巷已经完成整治。2018 年,南京还有 600 条背街小巷被列入整治计划。
王吉贵表示,明年的背街小巷整治,将进行片区化治理。多条街巷形成一个片区,风格统一。此外,他介绍,城管部门还建立背街小巷网络管理系统,每一条整治好的街巷都会在网络地图上显示出来,包括街巷的 " 路长 ",以及保洁、停车等其他的负责人名单,都一目了然。整个系统形成后,便于未来的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