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学的孩子们在表演《童心萌蒙绘》绘本剧。文斌摄
刘佳教授(中)正在与小读者一起阅读《童心萌蒙绘》。文斌摄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位于市区珍园的钟书阁内,传来扬州向往学校学生们朗朗的吟诵声,他们声情并茂演绎的话剧《六尺巷》,收获了阵阵掌声。
昨天(12月23日),《童心萌蒙绘》绘本发布会暨“一度微光”公益计划正式启动。20余位城市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首次登上舞台表演中国经典历史故事。近1个月的排演过程,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生动又深刻的道德教育。
现 场
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演绎话剧《六尺巷》
“这些孩子演得真不错。”台上,扬州向往学校的学生段瑞身着清朝袍衣,表情投入,台词念得有板有眼,俨然一副张文瑞老太爷模样;而饰演张夫人的马露露,一抬头、一转身,将张夫人的强势和泼辣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们瞧得兴致勃勃,情不自禁夸赞道。
历史典故《六尺巷》虽众人熟知,但孩子们的表演仍扣人心弦,令人回味。
演出完毕,段瑞和小伙伴们一同谢幕,他静等大家离开,自己走在最后。
他感慨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大度,礼让他人,做事要严以律己。
“这次,我们和扬大志愿者为孩子们编排的话剧内容是依托《童心萌蒙绘》的绘本,这套绘本精心挑选了12个经典历史故事,分别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汇,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儿童品德教育项目。”扬州“一度微光”社工事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来说,往往因为家庭的原因或者环境的原因而造成品德教育方面欠缺,希望孩子们通过参与这个项目,在生动愉快地讲故事、舞台剧表演的过程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合 作
“一度微光”牵手向往学校讲“德育故事”
“一度微光”公益计划,是由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佳,广播主持人施陶、扬州职业大学马克思学院副教授孙晓燕发起。本项目致力于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品德教育缺失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儿童品德教育资源,创新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载体,持续创作并整合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多种样式的精品德育教学资源,形成以社区为线下基地,以网络平台为线上窗口,资源实时共享、互动畅通便捷的儿童品德教育教学空间。
活动中,扬州“一度微光”社工事务所与向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以该学校为试点,启动开展“童心萌蒙绘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品德教育”公益计划。据孙晓燕介绍,未来,志愿者们将利用“童心萌蒙绘”儿童德育绘本,为孩子们设计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通过“一度微光”小程序等平台,开发“童声萌蒙绘”线上故事会,让孩子们跟着手机学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成立“童声萌蒙绘”社团,利用话剧、水粉画等形式,进行儿童品德小故事比赛,让教材内容的课程转化更加鲜活;组织八个学校、三地孩子同讲中国故事等活动,促进孩子品德养成。
创 作
扬大师生挖掘传统文化资源首创德育绘本
“我们秉承着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理念,通过两年的文献研究、受众调查、绘本创作、文字编辑,出版了这套绘本。”绘本创作团队负责人介绍说,这套绘本是国内率先将德育与Q版化结合的典范,共讲述了十二个传统故事,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内容、二十四个字,例如故事《仓颉造字》阐释了文明的本质,《六月飞雪》概括了法治的内涵。
翻开绘本,每一个故事都提示了一个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每则故事为了更好地引起儿童的思考,还配有名人名言、编者按、知识宝袋和开动小脑筋四个方面。
“主要是希望孩子能以一种轻松、易读的方式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含义。”扬州大学知行社志愿者茅雨薇介绍道,“通过全民阅读行动,把这部绘本带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体会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
(来源:扬州网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