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0岁的李博是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文峰派出所二级警员,其先后被评为盐城市优秀人民警察、盐城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市优秀社区民警。
作为社区民警,李博深知,给群众一个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是自己的职责、使命与目标。在日常走访中,他总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开展工作,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他创新社区警务管理方式,利用微警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各类宣传;结合辖区实际,首创“数字化庄户图”软件,打开社区警务管理新思路。“简单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持续做,持续的事情创新做”,这就是李博总结的社区工作的窍门。
情系困难居民
“进百家,访千人,排民忧,解民难”,这是一名社区民警的基本工作职责。从警以来,李博一直秉承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尽力解决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派出所工作任务重,李博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走家串户;辖区地型复杂的地方多,他就坚持用脚步丈量社区,倾听百姓心声,掌握社情民意。
李博管辖的双元村社区是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城中村,靠近居民区的社区警务室自然成了便民服务的阵地。在警务室服务时,李博了解到,辖区居民老乔下岗在家,妻子体弱多病、儿子无业,一家人就靠妻子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十分困难。老乔的儿子不善交际,多次找工作无果而终,老乔心急如焚。
李博根据老乔儿子曾经当过兵的特点,多次与辖区相关单位联系帮助其找工作。市体育馆的负责人被李博为民服务的精神打动,让小伙子在体育馆当保安。这样,老乔家多了一份收入,困境得到改善,老乔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构造“数字庄户图”
自2014年以来,李博一直潜心钻研社区警务工作,通过走访入户、采集居民的有效手机号码、微信号等信息,利用微警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各类防范宣传。
“我发现,社警走访工作量很大,如果不进行数据化的统计和筛选,往往会重复劳动。”李博知道,在信息化时代,一味套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工作中,他以警务室为社区工作阵地,用创新的方法提高效率,结合辖区实际,构造“数字化庄户图”人口管理模式。
这个“数字化庄户图”是李博花费了半年时间开发建立的,他坚持每日走访一栋楼,并汇聚数据,每日充实更新“数字化庄户图”,从而做到对辖区内实有人口底数知、从事职业明、家庭状况清。
“目前,‘数字化庄户图’能够涵盖每一户楼栋、每一户人家的情况数据,并且不断更新,辖区人口情况一目了然,群众满意度也逐年上升、发案率持续下降。”李博说。
据文峰派出所政治教导员顾中林介绍,通过建立“数字化庄户图”,李博全年入户走访率100%、登记率100%、验收通过率100%,为群众提供服务1000余次。这一领先的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在亭湖进行推广。
自创“爱心罚单”
9月的一天早晨,家住盐城市区体西路16号的孙粉女,打开自家院门,发现门上贴了张即时贴。“半夜请关好院门,门口的电动车请推进院子里,以免被盗……”落款是“社区民警李博”。
孙粉女有些纳闷,还以为是哪个邻居搞的恶作剧。没过多久,辖区民警敲开院门,她才知道,门上的即时贴是双元村社区民警夜间巡查时贴的。孙粉女说,安全是最要紧的事,看到这张简短温馨的提示贴,她很感动。
今年9月份开始,李博又自创了一种防范模式——便利贴式的“爱心罚单”。他将治安巡逻与防范宣传相结合,针对辖区内刑事发案的特点和高发案件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张贴即时贴的形式,向居民“一对一”宣传安全防范提示。“一张提示卡片就能有效减少治安隐患,居民反馈说挺满意的。”李博表示,截至目前,他已张贴4000余张“爱心罚单”。
同时,李博还创建“24+1网上巡查处置法”,将手机与社会面高清探头联网,通过手机网上巡查,形成立体化防控,缓解了安防人手不足等问题。前不久,体西路居民夏中兵晚上回家,把电动车停在楼下,忘记了上锁,李博手机巡查发现后,通过“庄户图”确定了车主并电话联系上他。夏中兵知悉后,立即下楼锁上电动车。
“社区工作,就是要与群众走得近一点,再近一点。”李博就是凭借着这股“实干”加“巧干”的理念成为社区工作中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他以对事业无比忠心、对工作无比热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社区民警的新篇章。
(来源:扬子晚报,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