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设计者齐康:建筑可以警醒

2017年12月12日 18:00:47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齐康,浙江天台人,生于南京,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1949年7月,齐康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院系调整后历任南京工学院(后改名东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名誉系主任。

  齐康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担任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职务、1997年9月12日,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成为第一个被国际权威学术机构接纳的中国人。2001年以最高票数获选首届中国建筑界的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

  也许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齐康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他设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公园中轴线等建筑却无人不晓。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和他的老师杨廷宝、刘敦桢等人一样,中国建筑史上堪称“泰斗”级人物,而他所设计的建筑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铭记历史 不忘苦难 他用建筑语言表达生与死

  “日军侵占南京时我6岁,父亲在金陵大学工作,和约翰·拉贝等一起帮助了许多难民,自身险些遇难。幼时常听父辈们谈起那段苦难的经历,感到沉重和悲愤。”1984年深秋,细雨濛濛,受命纪念馆设计工作的齐康来到工地,奠基碑边挖掘出的堆堆白骨刺得他眼睛发痛。儿时的回忆又浮现在脑海中。

  时间的流逝割不断也洗不清民族的伤痛。一期设计确立了“生与死”的中心思想。“场”与“墙”,则成为承载这一思想的物体。

  按齐康的话来说,“场”是“有情感的‘场’、有表达的‘场’”。卵石地面寸草不生,只有枯焦的树木,但石子场地沿边及台阶上则种上草皮。于斯时,于斯地,不由产生强烈的“生与死”的深层联想:一边是敌人涂炭生灵,一边是“春风吹又生”的景象。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的一片鹅卵石,表达着人民的生与死

  残缺和破损的墙围合遮挡,是创造空间氛围的特定手段:用中、英、日文镌刻着“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墙;写着遇难者姓名、带有刀劈和枪击痕迹的“哭墙”;而沿着长达50米、残破起伏、高低错落的遇难者浮雕墙行进,可以看到不断变换的墓冢式的情景。

  纪念馆二期工程最重要的内容是以“古城的劫难”为主题的大型雕塑,这里精心设计了连续凸凹的花坛和地灯,同时将右侧长40米的墙面,全部贴上黑色磨光花岗石,很快将参观者带入肃穆的氛围中。

  为用最简洁的建筑语言和雕塑来体现造型意义,齐康选用了体块错位的手法——一颗怒目圆睁的死难者头颅、被活埋时挣扎的“手”、日军杀人时砍断的“战刀”、残破的城墙、枪炮射击的痕迹等大体块,用一空透的斜坡使其连为一体,又起到残疾人坡道和正常人行走通道的作用。

  一期建筑是用场地、墙、墓冢式的纪念馆来表达“生与死”,那么二期工程的构思是表达“痛与恨”。空间连续,意义连续。

  遗骨陈列室采用梯形屋面,使人联想到棺木,它入地、开了低窗,陈列了纪念馆施工中掘出的部分遗骨。那一幅幅地狱般的画面让人震撼,仿佛能感觉有撕裂人心的哭声在空间和时间中不断回荡。

  “历史的永恒和真实将永远提醒着人们……建筑的语言不可能说完,永远也说不完。”齐康说。

  看书绘画弹琴…… 他说艺术能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6岁的齐康跟着家人逃到老家浙江天台避难,在天台县城开始了小学生活。小学五年级以后,齐康从天台回到南京市。因为身体不好,齐康辍学在家中自学了两年。学画画、弹琴、读《古文观止》,看了大量的书,“回首小学时期,书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开始不再感到孤独。”

  研究土木工程的父亲见齐康钟爱绘画,就教他用比例尺。齐康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家里的每个房间、楼上楼下都测了个遍。很快,他看懂了父亲画的图,也知道了建筑图中的平面。对于建筑最初的热爱,由此生发。

  初中英文老师要求他们一年背12篇文章,高中二年级时背诵《鲁滨逊漂流记》的某个章节,要求标点符号都不能错。齐康十分用功,每天站在学校的大树底下、三楼走廊背书多年后,齐康在出访和接待外国专家时,从不用翻译,总是直接与外国专家对话。现在,已过耄耋之年的齐康还能流利背诵英国文豪塞缪尔·约翰逊的诗歌。

  进入中学后,教美术的徐老师很喜欢这个痴迷绘画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给他系统地讲授《芥子园画谱》,使齐康对国画技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齐康又设法借来《伦勃朗》、《米勒》画册自学,对西洋画技也略知一二。

  绘画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

齐康钢笔速写

  在课余时间,齐康还跟着顾天琢老师学了4年钢琴,老师常夸赞他弹琴潇洒,后来齐康在学校音乐会上弹奏了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

  齐康看来,科学家也要懂艺术,“艺术的熏陶可以帮助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南京雨花台革命历史纪念馆、碑(中轴线)鸟瞰图

  在齐康眼中,建筑是有生命的存在,融合着建筑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的理解。建筑同样能给世人以警醒,提醒人们铭记过去,给人以信念,笃定前行。

  (来源/综合自新华日报、金陵晚报、澎湃新闻等;编辑/侯玲、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