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女子,腹泻加重休克
患者汪女士(化名)今年41岁,因为不明原因出现轻微腹泻在晋江市的诊所输液。但是在她使用抗生素治疗才4天,病情就迅速加重,腹泻、发热,并很快发生了休克,被紧急送到晋江市人民医院抢救。该院消化科李龙钦主任判断这是感染性休克,而且已经是败血症,也就是病菌侵入了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必须要尽快找到感染的源头。
由于患者有严重的腹泻,李主任决定对患者进行灌肠之后检查肠道是否有感染。他在用肠镜观察左半结肠时,看见肠粘膜大量溃疡和坏死分泌物,确诊为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大多是因为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该病致死率可以高达40%。找到了患者败血症的原因了,可是患者的病情继续迅猛发展,只能用大剂量升血压的药物多巴胺来勉强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紧急异地救援,转危为安
就在患者病危之际,李主任想到了用粪菌移植的办法来改善肠道的菌群,于是紧急联系在南京的中华粪菌库,希望负责该库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能够启动紧急救援计划。南医大二附院肠病中心张发明博士与李龙钦医生共同建立一个6人救援小组,在征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启动异地救援方案。一份用-78°干冰保存的菌群制品连夜踏上1000多公里救援征程。在这期间,救援小组还就如何准备治疗和抢救患者进行充分讨论。
36小时后,当李主任收到这份菌群时,患者依旧需要药物维持血压,病情仍然很危重。李主任采用最新的经内镜快速植入鼻空肠管技术, 3分钟内完成经胃镜植管。通道建好之后,医生再缓慢将解冻复温的菌液经过这一根细软的管道注入到小肠。
患者在粪菌移植治疗后的2天后完全脱离生命危险,1周后达到临床治愈。感染完全控制后,大家也松了一口气。
首次面向三乙医院的救援
据悉,这是中华粪菌库第一次面向三乙医院的救援。而记者了解到,12月4日17点34分,又一份救援菌群制品踏上了前往黑龙省齐齐哈尔市江泰来县2200公里的救命旅程,一位反复发生伪膜性肠炎的老人在那里等待治疗,这是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首次走向二甲医院。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李明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