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父”:中小企业部署物联网,步子不要迈得太大

2017年12月07日 13:57:1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12月7日上午,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上,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创始人凯文·艾什顿进行了主题演讲,并接受了荔枝新闻&我苏网的采访。

  凯文·艾什顿,被誉为“物联网之父”。他于199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Auto-ID实验室,发明了“物联网”这一概念,重点研究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此后,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见证并帮助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

  由于曾多次来到中国的缘故,凯文·艾什顿对中国的企业有一番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分两面,一部分的企业比较先进,在物联网、智能制造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发展;而还有一些规模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都谈不上先进。

  我对小规模企业的建议并不是打破一切重新去构建,而是在原有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加一些比较简单的设备或者系统,比如说扫二维码让某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变得更加高。我们在说老旧设备缺点的时候,不是说要完全把它抛弃,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入一些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技术去慢慢改变它。”谈及新旧设备更替,艾什顿的态度并不是那种革新者的锐利,他对于这场变革的态度温和而慎重。

  艾什顿告诉记者:“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在谈论互联网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把注意力放在比较大的变革方面。事实上,很多公司采取的步伐是非常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通过积累去发展他们的物联网系统。

  不妨把最开始的步子迈得小一点,慢慢地去发展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方面的事业。艾什顿这样提醒那些摩拳擦掌准备快速转型升级的企业。

  智造时代,信息就是价值。对于企业间的“信息壁垒”问题,艾什顿认为,不愿意共享信息的企业目光短浅:“每一家公司都不是一个孤岛,都有他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等每一家公司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去发现新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信息进行了分割或者说隔离,那么很快就会落后。

  当智能制造来临,万物也将步入互联,封闭世界的同时也是封闭自己。艾什顿盛赞了中国企业在信息分享上的做法:“中国一些决策领导层在这方面更愿意把信息跟外部分享。

  对于信息分享中存在的隐私保护问题,艾什顿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了解信息分享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有很多公司在产品中隐形地加入了一些东西,有一些协议除了同意以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未来如果政府制定相关标准或者法律法规,迫使他们进行公开化、透明化,那么我觉得会变得更好。

  访谈结尾,艾什顿再次表示了在信息隐私保护方面对于中国的期待。他说:我觉得在全球范围内来说,如果中国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个先锋的作用,我会非常高兴。(记者/沈颖 编辑/墨白 摄影/权廉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