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海工园:诞生“大国重器”的摇篮

2017年12月06日 17:00:13 |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站在长江口,往西远眺,启东18.3公里的沿江岸线,船台密布,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围绕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步伐,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提升高端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培强做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深蓝利器”。

  启东海工园先后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江苏省海工装备特色产业集群”、“江苏省海工装备出口基地”4块省级“金字招牌”。

  中远海工领跑中国海工装备产业

  9月18日上午10点,央视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节目《还看今朝江苏篇》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由启东中远海工建造的海洋工程平台成为了闪耀江苏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段6分48秒的视频带你领略世界领先的海工平台,也让启东人民倍感骄傲和振奋。

  无独有偶。今年3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全国两会特别节目“点赞中国”。其中,第一个获得点赞的,就是由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希望6号”,被誉为“大国重器”。

  中远海工研发中心副主任设计师万家平介绍,“希望6号”是中国船厂首次为国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项目,由启东中远海工耗时4年建成,从设计到采办、从建造到调试,均由启东中远海工自主完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是安讯一号海上生活平台,造价2亿多美元,可供500人生活。”20日上午,启东中远海工临近江边的建造场地上,一个庞然大物巍然矗立。宣传主管殷丹峰告诉记者,这个号称“海上五星级酒店”,是海上钻井平台工人的休息站,酒吧、健身房、电影院、餐厅、休息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抗风能力强,建造期20个月,目前已建造完成等待交付。

  早在船舶修造业鼎盛时期的2008年,中远海工就积极转型,成功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这着“先手棋”化解了传统修船产业技术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带来的风险,为企业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除了深海生活平台,中远海工还交付了我国第一个FPSO总包项目,即海上生产储卸油平台,从设计到采购到调试安装全部由企业自主完成。企业在海洋钻井、海上生产石油储运、新能源开发利用、工程辅助等领域,拥有半潜运输船、LNG运输船、圆筒形钻井平台等十多个类型的海工产品,覆盖了从浅海到深海,从钻井平台到油气生产平台的多个方面。

  振华重工建成中国“造岛神器”

  11月3日,由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设计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启东成功下水,建成后它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功率6600千瓦。根据地质条件,配置通用、粘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岩石。

  “天鲲号”绞吸船是国家工信部重点项目。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船舶工业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文冲船厂、招商局重工等参研单位,历时5年,完成全部研发任务。2015年12月11日,“天鲲号”在上海振华重工启东造船厂正式开工。该船下一步将进入舾装和设备、系统调试试验阶段,预计明年6月投入施工生产。

  “天鲲号”定位为全电力驱动、双定位系统、全球无限航区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技术标准高,全船布置的柔性钢桩台车系统等技术国际先进,三缆定位系统、航行视线问题解决等技术国际领先。第二,装备水平高,装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当前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泥泵输送功率达到17000千瓦,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且其远程输送能力15000米,为世界之最。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将极大提高作业效率,适用于沿海及深远海港口航道疏浚及围海造地。第三,环保要求高,船上专门配备了低硫转换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泥泵封水泵、智能海水冷却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第四,设计人性化,该船上层建筑与主船体的连接安装了主动气动减震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和隔绝船舶施工期间低频振动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保证船员居住生活的舒适和设备的安全运转。

  中国是世界疏浚大国,中国交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疏浚企业。中国的疏浚船舶先后走过了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三步走”,实现了我国疏浚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出席下水仪式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陈云表示:“天鲲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太平洋海工涅盘重生

  9月22日9时22分,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办公楼前广场上,全体员工在首席执行官高文宝带领下,整齐列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缓缓升起。随后,在激昂的《中集之歌》歌声中,中集集团旗、中集太平洋海工旗迎风升起。

  “从2016年8月南通太平洋海工宣布破产清算,到2017年8月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收购南通太平洋海工全部股权,进行重整投资,太平洋海工正式涅盘重生,奔向更加美好更具挑战的未来。”高文宝说,尽管整个行业市场仍处低迷,在刚刚完成重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太平洋海工就拿下了5艘船的订单,总额10多亿元。其中两艘17000立方米的LEG船分别进入了码头舾装及船坞总段搭载阶段,一艘22000立方米LEG船也按计划实现复工,进入分段制作。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对海工船舶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一些传统造船企业由于实力有限,普遍订单不足,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发展前景黯淡。海工园主动出击,通过并购、合资、租赁等方式,招引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入驻,加快腾笼换凤步伐,逐步淘汰低端造船等落后产能,实现从传统造船业向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除中集安瑞科投全资收购太平洋海工外,泰山石化收购宏强船舶100%股份;武船重工收购顺恒船舶60%的股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牵手宏华,成为集团第一大股东;润邦重工收购停产多年的东江船业,生产海工起重装备;法国雅凯投资1600万美元收购华滋海工25%的股份;振华重工收购道达67%的股份……

  “强强联合、优化配置、资源重组……目前,落户启东海工园的14家海工船舶企业纷纷攀上了国企、央企的大船,其中有6家是上市公司。

  启东海工园实现了从传统造船业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及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今年2月,中远船务总包建造的第一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希望6号”开航赴英国北海区域服役,其被称为“海上石油、天然气加工厂”。3月,我国首艘军民两用5万吨级半潜运输船“振华33号”,正式下水投用,这是我国首次在民船中实现多军种海上中继保障功能。4月,亚洲最大容量的海上升压站在蓝岛海工竣工发运。它被安装在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国家电投集团滨海北H2#400MW海上风电工程上。6月,15000立方全球首制陆上超大型乙烯/乙烷全冷式压力容器(简称液罐)在华滋海工开建……

  (来源:南通日报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